当出现眼睛胀痛、眼眶酸胀、同侧头痛、视力下降等情况时需要小心患上青光眼!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一位的不可逆致盲眼病,在冬季气温骤降时高发。冬季青光眼高发的原因是什么?会出现什么症状?我们又应该如何预防?记者采访了泉州爱尔眼科医院青白科主任许建斌医生。冬天为什么容易诱发青光眼?
1.有青光眼家族史。 2.大于40岁,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越高。闭角型青光眼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患者。 3.高度近视、近视人群相比正常人群患开角型青光眼的概率大。 4.脾气暴躁、喜怒无常、性情急等情绪容易波动人群。 5.吸烟、嗜酒、偏头痛、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人群。 6.
青光眼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并对视神经造成不可逆损害的一种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双眼视力和视野范围可能全部丧失进而失明。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青光眼专科副主任王薇介绍,青光眼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
在各种眼部疾病中,青光眼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它主要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并且青光眼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让发病率上升,并且,如果是因为青光眼导致的盲症,不管如何治疗都不能复明。那么,青光眼早期有哪些症状?该如何确诊?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也被称为“视力小偷”,症状比较隐蔽,很多患者初期并没有什么感觉,因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医生提醒,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头痛、恶心、呕吐,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很多人会认为是消化或神经系统出了问题,实际上,这也是青光眼的表现之一。眼睛里的“下水道”,学名叫“房角”,眼睛里的水,学名叫“房水”。绝大多数房水是通过房角被排出眼外的。
青光眼是全球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在我国青光眼发病率仅次于白内障。世界青光眼协会将每年3月6日定为“世界青光眼日”旨为让人们了解什么是青光眼,实现“早发现 早治疗”的目的。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眼睛的“隐形杀手”。“青光眼”是个啥?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的致盲眼病,仅次于白内障。预计203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将达到9540万,2040年将高达1.12亿。我国青光眼患者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一。人们对于白内障普遍具有了基本的认知,但是对于青光眼的认识却存在许多误区和盲区。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严重威胁人们的视觉健康。2023年3月12日至3月18日是第16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是“关注青光眼:共识保视野,指南护光明”。
近期,许多患者出现头痛症状后,常常以为这是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往往忽略了某些眼科疾病也会导致头疼。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陈琴主任医师提醒广大市民,疫情期间,如果出现头痛、鼻根部酸胀、恶心呕吐及视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至眼科就诊,排除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
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每年3月的第2周是“世界青光眼周”。#呵护眼健康#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青光眼导致的视力丧失是不可逆转的。部分类型的青光眼由于发病隐匿性强,早期不影响视力,患者无明显眼痛、眼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