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首次用“五个必由之路”系统阐明了新时代更加坚定的重要认识,而“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就是其中之一。
↑3月11日,在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焦庄村北山,张文玉(左)和同事讨论植树造林细节(无人机照片)。 又到一年植树时,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焦庄村北山,张文玉拿着卷尺和造林图纸穿梭在植树造林现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这片区域的树间距不合适,沿着这个边还可以再栽植一排油松。
来源:新华网3月11日,在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焦庄村北山,张文玉爬上山坡前往造林区域。3月11日,在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焦庄村北山,张文玉(右)在造林现场忙碌。3月11日,在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焦庄村北山,张文玉(右)和同事查看油松栽植情况。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 题:给地球系上“绿”丝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新华社记者葛晨 张忠霞 罗国芳2019年12月20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此次任务同时搭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9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从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绿色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等7个方面,全面介绍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实践与成效,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更是当代中国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美国国务院日前炮制所谓《中国破坏环境》事实清单,再次炒作所谓“一带一路”破坏环境的谎言,妄图给中国泼脏水,给“一带一路”合作添堵,激起国际社会普遍反感。谎言在铁的事实面前一戳即破。事实证明,“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繁荣之路,也是绿色发展之路。
“我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童年记忆里,黄河是一条泥糊糊的河。现在,旅游观光公路通到河边,黄河水也清亮不少。”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位代表这样向我讲述她眼中的黄河变迁。母亲河之变,折射出新时代十年中国的生态巨变。十年间,中国地表水Ⅰ至Ⅲ类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上升至84.
“通过大力推进国土绿化,中国的‘颜值’不断提升。中国正以绿意盎然的面貌走向世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网站不久前刊文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不断朝着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的目标迈进。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青年人,正用他们的态度和行动诠释着这一抹象征希望的“绿”。王清田:守护家乡的那一抹绿青山村是浙江杭州余杭区最西边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王清田常在河里抓鱼、抓螃蟹,但随着家乡的水源地被污染,这些场景只能在回忆里出现。王清田说他想守护家乡的环境,守护这份初心,大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