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李大嘴说编辑 |李大嘴说前言许多人在看过《三国演义》后都会认为诸葛亮出身田垄,是一介乡村匹夫。殊不知他的家庭背景远比众人想象中的要庞大。
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权见而奇之,谓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江表传》诸葛恪是东吴大将军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少有才名。《江表传》说他“发藻岐嶷”,“发藻”,文采斐然之意;“岐嶷”,是指自幼聪慧。孙权对诸葛瑾说: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有趣的是,魏、蜀汉、吴三国鼎立时,都分别出现了权臣专权现象。魏国在魏明帝曹睿去世后,曹芳继位,先后出现曹爽、司马懿两位权臣,紧接着的是司马师、司马昭,直到司马炎禅魏建晋,几乎是重复了曹操父子禅汉建魏的老路。
朝中很多人都认为诸葛恪在痴人说梦,因为山越人虽然善战,但由于当地地势险要,加之民风彪悍,所以经常在当地造成匪患,而当朝廷对他们进行征讨时这群匪患却又经常逃入山中消失不见,已然成为了东吴境内的历史遗留问题,就连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都觉得自己儿子是不可能成功的,甚至觉得诸葛恪这般锋芒毕露会害了整个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