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英,这个名字或许对许多人来说都比较陌生,但他却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无法忽视的人物,他早年参加革命,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老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却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从副省级高官被一撸到底,变成了一个普通群众,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革命的历史上,戴季英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也是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开国元勋。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他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久经考验的老英雄和很多老一辈革命家不同,戴季英是地主家庭的出身。
前言1951的一天,毛主席正和往常一样工作。突然间,他收到了开封市委书记戴季英写来的一封信。信中,戴季英提到了自己在革命时期所做的贡献,他公开表明自己曾经担任河南省军区党委书记,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希望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岗位上继续为党和人民做贡献。
195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关于开除戴季英党籍的决定》,开除戴季英的党籍,肯定了他的“有过相当贡献”,指出他的四大错误:政治上严重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和反党的活动;组织上严重的宗派活动与家长制统治;思想意识上严重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思想和唯我独尊的权位思想;压制民主,
在党史上,戴季英因肃反过火而驰名。在战争年代,戴季英曾执行过左的“肃反”政策,错杀了不少红军指战员,给我党的革命事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戴季英在“肃反”中虽然犯过错误,但实事求是地讲,他不失为是我党一位出色的政治保卫工作者,没有反党,更没有叛党。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初步方案公布后,有些人很不高兴,觉得自己的军衔有些低,经与组织沟通,要求仍未得到满足后,有人气得吃不下饭,有人居然伤心得哭了。毛主席听到这些,很有看法,说了句带蔑意的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文/翟佳琪在红二十五军长征队伍中,随军医院中有七名女同志,她们也是红二十五军中仅有的七名女同志。她们不仅每天艰苦行军,还承担着繁重的看护工作。她们还是宣传员,途中每到一地,就和群众打成一片。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们为“七仙女”。然而,在红二十五军长征之初,她们险些没能留在队伍里。
1944年4月,日军为了打通到东南亚的陆上交通要道,发动了豫湘桂会战,战役的第一阶段就是河南会战,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指挥8个集团军1个兵团共17个军约40万人,在第八战区和空军各一部支援下,阻挡日军的进攻。
五星红旗不是一块红布,它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革命年代几十年的腥风血雨,他们舍生忘死,不惧牺牲,中国强大,人民幸福,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新中国成立后,对于那些有功之臣,组织没有亏待他们,很多人当上了不小的官,但一些人并没有因此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