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贵阳市民熊女士一家老小高高兴兴外出就餐,殊不知遭一只苍蝇倒了胃口,一大瓶米汤快喝完了,才发现汤里有一只苍蝇。据熊女士介绍,昨日,她和家人到位于龙洞堡朝纲路1号云关冷链市场内的“农耕印象碗碗香云关分店”吃饭。等待上菜期间,服务员送上一大瓶米汤。
米汤,又叫米油,就是煮饭时,浮在最上面的细稠汤液,相信许多人都有喝过。顾名思义,因其为稻谷之精华,得五气之正,入脾入肺,既补脾胃之气,又宣肺利湿,乃补养脾胃之第一,所以趁热小口慢酌,能缓解因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疼痛,疗效亦佳。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们中的不少人,在生产队时期生活过,那个时候,相当多的农民家庭缺吃少穿,当然不缺吃穿的农村家庭也有一些。如今你在大街上走,口渴肚饿,有钱就能买到。这么简单的事情,在改革前就不那么容易做到,那时在街上吃饭,既要有钱,还要有粮票。而农民这两样都缺。
小米粥 中国人对粥是情有独钟的,在四千年前,粥主要为食用,两千五百年前始作药用,所以有俗话说:药食同源。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便是有力例证。
冬季,很多老人小孩都容易感冒发热。在发热过程中,会伴有阴液损耗。在发热后,往往会出现口干口渴、大便干、小便黄等津液亏虚的表现,这时候喝米汤再好不过了。米汤,又叫米油、粥油,是用粳米在经过熬煮后,在粥的最上层出现起皮“膜状物”时的物质,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
“我们村3400多人,60岁以上的占1000多,其中:70-79岁的有144人,80-89岁的有32人,90-99岁的有8人。”都说人到70古来稀,在湖南省宁乡县回龙铺镇泉福村老人中,70岁以上算是“短寿”。另外,病痛少、腿脚好也是这泉福村老人的特点。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养生似乎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打开手机,各种“偏方”、“妙招”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让人眼花缭乱,这不,最近又有一种“神奇”的饮品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热潮——米汤水,不少网友声称,这看似普通的米汤水,竟然拥有着改善睡眠、减少出汗,甚至美容养颜的神奇功效。
专业靠谱知识来源查询,关注微信公众号tnbtbzc62岁的古生(化名)患有糖尿病多年,前段时间,他“迷信”上了一个偏方,说是每天喝米汤就能治疗糖尿病,结果引起了并发症,导致右脚坏死。近年来,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以较快的速度在增长,上世纪80和90年代,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为0.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待生活的看法也不一样,在皖西南山区有一位老奶奶,老伴去世已经22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奶奶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不仅视力不如以前,手脚也不灵便了,儿子为了照顾她,不再出外打工,选择留在山里,然而,儿子的举动老奶奶并不“领情”,从不要儿子给她洗衣服。
老年人便秘怎么办?通过老人饮食的特意选择,就可以避免便秘带来的负担和痛苦。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障碍。据估计1/4的老年人常受其苦。它虽然不是一种疾病,但是常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思想负担和痛苦甚至影响睡眠与饮食。老年人的便秘多数属于单纯功能性便秘,饮食治疗很重要。
临沂市区富民小区的长寿老人范吴氏,今年97岁,老人不仅能够自个行走,还能洗菜、熬粥、做针线活。日常饮食较为清淡,少盐少糖,喜欢喝熬得比较稠的大米粥。令人惊讶的是,老人虽然年事已高,可是脑子记忆力还相当好,孙子、曾孙辈几十人,哪个叫啥,多大年龄,她都能记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