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一类事业编有可能转为公务员身份,但并非普遍现象,存在一定条件和途径:整体划转在一些机构改革中,如果所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职能发生重大调整,被明确划转到行政机关承担,且符合相应编制和人事政策规定,单位整体可能从事业单位性质转变为行政机关性质,其在职的事业编制人员经过一定程序,有
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期,中央的统一部署是在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分类改革。这类事业单位主要有:工程建设、维修、养护,工程勘察设计,市政公用经营与作业,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农场、园艺场、养殖场、苗圃和经营性林场等农业养殖机构,技术开发类科研,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商业性地质勘查,
大家都知道2011年4月初,中央就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改革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共涉及到超过126万个万个事业单位机构,4000余万人事业编制人员,该表预计到2020年事业单位全面改革完成,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阶段虽然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事业单位改革还是已经进入了攻坚期,按照计划要在2020年底全部完成,建立起功能完善,服务优化,公平公平的体系,而这次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涉及现存的四大类事业单位。
今年已经是2022年了,很多省份的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在改革之前,很多人认为事业单位的未来前途不明,说什么的都有,有说转身份变公务员的,有说会全部取消变成企业的,众说纷纭,尤其是事业编在编的人员,更是焦躁不安,怕自己丢掉了体制内的身份,转成企业,甚至有下岗的可能性,如今,尘埃落地。
时隔多年,山东再度发文推进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此举被解读为“考公大省”打响“告别铁饭碗”第一枪,引发广泛关注。事实上,从2015年持续发文至今,这项工作已开展多年。山东之外,山西试点“人口小县”机构改革,河南等地也在精简事业单位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