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书房成语故事每天一讲,与诸位轻松分享中国智慧。试听请点击下方图标今天我们来说“断齑画粥”这个成语,出自《湘山野录》。范仲淹家贫,求学时连吃顿饱饭都不容易,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到第二天早晨凝结成块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
划粥断齑(huà zhōu duàn jī)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断:切断;齑:酱菜或腌菜之类。这个成语是由北宋大文学家,政治改革家,军事家范仲淹身上得来的!范仲淹于北宋仁宗庆历三年授参知政事,即副宰相职,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官职了,也是范仲淹一生中做过的最大的官!
【成语】划粥割齑【拼音】 huà zhōu gē jī【释义】粥冻结后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形容十分刻苦。【出处】郑瑄《昨非庵日纂》: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舍,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啖之。
【注】邹晓春:宋史专家、江西籍知名作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李晓伟 邹晓春 记者 张峰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成语名字】:煮粥焚须【成语拼音、注音】:zhǔ zhōu fén xū 、ㄓㄨˇ ㄓㄡ ㄈㄣˊ ㄒㄩ【成语释义】:意思是为煮粥,自己的胡须也被火烧了。比喻手足情深,兄弟友爱。【成语出处】:《新唐书 李勣传》:“性友爱,其姊病,尝自为粥而燎其须。
吴地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十分深厚。2500年来苏州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并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而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今天小鱼来和你细说与姑苏有关的成语,这些源于苏州城的成语典故一定有你没听说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