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羊城晚报推出“文化中国行·名城里看国保”系列报道。记者将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抽盲盒”与VLOG打卡的方式相结合,前往广东境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探秘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关注在当下历史文化热潮中,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修缮、焕发出的魅力与生机。
2.官方教派山中的宗教场所,无论道教还是佛教,都多次受到朝廷的恩惠与支持,最常见的形式是赐额(为寺庙命名)、高级官员到此地视察时参访,或者向宫观寺庙捐赠财物。我们不打算列出这些相关措施,因为我们无法穷尽所有举措,而且也没有什么意义。唐代官方偶尔会在罗浮举行祈雨仪式。
【读懂广州第一二六期】巍巍南岭,横亘于湘粤之间,其支脉罗浮山迤逦南行,镶嵌于广州与惠州之间,孕育出独特的岭南风物。自秦汉以来,罗浮山号称“仙山”,入中国十大名山之列。在太史公司马迁笔下,罗浮山是“粤岳”,有“岭南第一山”“百越群山之祖”等美誉。
罗浮山全图,引自《罗浮山志会编》卷首。这个文献保存并不完整,它也没有标注写作时间,作者是一个名叫留元长的人,生活在宋朝末期,约13世纪,以下是他的陈述:昔有真人郑安期来游罗浮,后于广州蒲涧所隐而成道者也,尝谓秦始皇曰:“后三千年,访我蓬莱山。”
2. 游览通过翻译《罗浮山指掌图记》,我们可以说是完成了一场理论上的游山。根据《指掌图记》的描述,我们对13世纪末人们所看到的罗浮山进行了探索。现在我们考虑用一篇更生动的叙述补充《指掌图记》,使描述更加连贯,即阅读潘耒[246]的《游罗浮记》。
昔日文人笔下,“罗浮”二字甚至直接指代整个岭南地区。苏东坡对罗浮山的情结,可以说也是为岭南山水所倾倒。在岭南期间,苏东坡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足迹遍布广州、韶关、英德等地。仅在惠州,他留下逾400篇诗词文赋,行至西湖、罗浮山、汤泉等地。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台湾著名客家歌手陈永淘的歌曲《仰葛煞》。头一遍只觉得新鲜好玩,第二遍却怦然心动:它把普通人的无奈与酸楚唱彻骨了!“逐日闲闲,仰葛煞;归日无闲,仰葛煞;睡毋知饱,仰葛煞;睡毋落觉,无葛无煞。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第二次东征讨伐的那个冬天,惠州城外的罗浮山上空飘着薄雾,蒋介石踏着青石板路,来到了冲虚观前,他抬头望着那高耸入云的道观,心中忐忑不安。
1925年初秋,岭南大地的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不安的气息,彼时的中国,风云变幻,群雄逐鹿。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各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这片大地上,似乎连空气都透着一股隐隐的火药味。
他每次到广州,必见一个人——那就是曾生少将。曾生少将,曾经是东江纵队司令员,是一个十分传奇的人。结果,曾生和林平、王作尧等人组建了东江抗日武装, 经过艰苦的反复斗争,他们由开始的几条枪,后来逐步发展到几十条枪、几百条枪,队伍壮大后,又整编成东江纵队,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这支队伍变成了一个军的架子。
宋绍圣元年(1094年)九月二十三日,苏东坡携家人从广州向惠州进发。九月二十六日,船泊博罗县泊头镇(现园洲镇义合村),次日晨,至罗浮山。从此,苏东坡开始了寓惠两年七个多月的贬谪生涯。自古,罗浮山享有“百越群山之祖”“岭南第一山”“神仙洞府”等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