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阚纯裕 剪辑/吕媛媛):N、N+1、2N、2N+1,这么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是不是让你看得眼花缭乱?央视网记者邀请有8年劳动争议纠纷解决经验的法律博主袁亚洋为您厘清不同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的适用情形。
在做离职沟通时,员工对于“N+1”,“2N”朗朗上口,对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也如数家珍。经济补偿的计算主要法律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合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补偿。“N”是指工作年限。“N+1”的“1”是指未提前30日通知的“代通知金”。用人单位合法解除/终止包括协商解除、过错解除、无过错解除、经济性裁员以及劳动合同终止五种情形。
内容出处《劳动合同法》在劳动纠纷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述,比如:N、N+1、2N。也有人听说过2N+1、2(N+1)的说法,然而事实上这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多为劳动者对法律的误读或是一些似懂非懂的“专业人士”误导。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及市场经济的突飞猛进,近年来我国的劳动纠纷日益增多,也日趋复杂,很多劳动者虽然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但是专业知识领域还是有一定的欠缺,本文作者将详细的介绍不同情形下面对企业的辞退,劳动者该如何主张自身的合法权益。N、N+1、2N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