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锋八刀”口诀是我国兰州武术名家马凤图(1888-1973年)在抗战时期为西北军编写的,是专门针对日本鬼子擅刺的特点而总结出的简单实用的八套刀法,这些刀法为西北军训练出的大刀队在抗击日寇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这八刀,每一刀根据对方的应法有若干的变招,融会了明代戚继光《辛酉刀法》、程宗猷《单刀法选》和清代吴殳《单刀图说》等古典刀法的技法精华,丰富地包含了埋头刀、拦腰刀、斜削刀、漫头硬舞等传统招式,刀法动作简捷精炼,招式大劈大砍,速度迅猛剽悍,招招紧密相随,一招势毕,一招又至,防不胜防,取倭寇性命似探囊取物一般,实战特点和实用特色极佳,可谓白刃战之经典教材。
破锋八刀由武术名家马凤图于1925年创立,当时冯玉祥根据西北地区民众尚武传统,为士兵配大刀并邀武术名家授刀术,马凤图受邀创立白刃战术研究室,聚集名家创编教材,将传统刀法精华融入军事训练,编写了《破锋八刀》和《白刃战术教程》.
来源:【宁夏新闻网】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金文阳 文/图)“冲—冲—冲!”9月6日下午,银川市金凤区第二小学内传来阵阵呐喊声,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主题活动正在这里精彩上演。队列训练、立定瞄准等环节轮番进行,吸引了200余名学生积极参与。
一些文章讲侵华日军的平均身高不到一米五,难以想象我们是让这么一群半身人占了大半国土,更难以想象在抗日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军队想要击败日军竟然需要付出三比一甚至五比一的代价,就连大名鼎鼎的二十九军大刀队夜战偷袭也只打出了个不到二比一的战绩,要说完全是装备因素导致了我们的弱势,这其中却不乏近身肉搏的例子,但要说当年白刃战几个一米七的中国汉子打不过一个一米五的日本矮子,这个结论情感上确实不太好让国人接受。
1933年3月12日晚,29军派109旅旅长赵登禹率军对日军进行反击。董升堂团来到长城外小喜峰口的三家子村和前仗子村附近,准备袭击在这里宿营的骑兵部队。大刀队解决日军哨兵,挥舞着大刀,冲向敌营,先扔了一阵手榴弹,然后手握大刀趁机劈杀,许多日军立即成了刀下鬼。
让日军最害怕的第一个部队就是西北军,这支部队在抗战时期几乎每场战役都有它的身影,他们参加了几乎每一次战斗,说他们是战场上的拼命三郎一点都不过分,想想功败垂成的张将军,临危受命最终战死沙场的郝将军,想想张古山,喜峰口,台儿庄等战役中那闪烁寒光的大刀。
头部被一颗子弹擦伤,鲜血瞬间就模糊了他的双眼,根本来不及包扎。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只要他还活着,决不能让敌人踏上阵地。经过一番恶战后,他们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就在此时一位战友怒吼了一声:与阵地共存亡,跟他娘的拼了。
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真实反映了当时空前的爱国热情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其中,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还是川军,前仆后继伤亡兵力已是全国之最,在抗战胜利以后的大概清点兵源时候竟然伤亡超过了30万,所以川军对抗战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而十九路军等等其他的军队的辉煌战役和保卫国家的誓死决
破锋八刀是当年抗日大刀队的刀法,具有沙场实战,及特殊的历史意义,也符合刀道一往无前,有进无退,护国卫民的精神,招式凝练简单,适合初学。然而各种视频平台上搜破锋八刀的练法,发现每位师傅练出来招法都不一样,是原版失传了?现在都是根据口诀自己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