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针对大额资金存取,各家银行规定的标准不一,但具体来看,用户个人到银行存取现金超过5万元,银行普遍都需要核实用户身份并登记资金来源,大额取现资金超过5万元则普遍需要提前一个工作日进行预约,银行需要核查了解用户的取款用途。
《关于加强金融机构个人存取款业务管理的通知》文件中,对个人提取大额现金进行了相关规定,其中要求各金融机构,“对一日一次性从储蓄帐户提取现金5万元以上的,储蓄机构柜台人员必须要求取款人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并经储蓄机构负责人审核后予以支付。”
现如今,我国经济崛起,金融行业水涨船高,开始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而想到“金融”很多人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就是“银行”。在生活中,每年除了公司和家以外,相信剩下最多的人就是和银行打交道了,即便有的人不经常去银行办理业务,但是使用移动支付付款转账时也会无形中和银行产生联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支付方式也是在不断变革。从现金到银行卡,再到现在的线上支付,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支付工具。你想想,今天出门带的钱不多,但手机、支付宝、微信钱包一应俱全,想买啥就能刷,方便得不行。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印发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规定3 月 1 日起,个人存取现金5万元以上需要登记,这也是自资管新规、互联网存款新规之后的又一现金存取新规。这个消息一出很快就登上了热搜,不少网友都在讨论,新规会对咱们普通人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
也许有人还在牢骚满腹,也许有人还在一筹莫展,也许有人在思想上都做好了准备,去适应银行存取现金新的规定,超过5万需要登记来源或用途,并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应对银行的询问,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新规却突然暂缓实施了!
2月10日, “个人现金存取新政”话题冲上热搜,该消息源于近期一行两会联合印发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其中第十条要求, 3月1日起,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去银行取钱的时候,一定要知道的6个常识,每一个几乎都很重要,别不当一回事,看完之后记得叮嘱家里人。随着手机的普及,我们年轻人只需要出示付款码就可以完成结账,无需携带现金,尤其在逛超市时,超市通常会找些零钱,比如几毛的硬币,携带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