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船是中国古代海船中的一种船型,是中国“四大古船”之一,为中国古代著名海船船型。 福船出现于宋代,因在福建沿海建造而得名。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境内多山,盛产造船用的松、杉、楠等木材,且富有造船技术和海外贸易传统,得天独厚的条件使福建帆船成为中国古代海船的主要船型之一。
17世纪初,随着荷兰殖民者的到来,中国的海域纷争不断。明军、海盗、荷兰人互相攻伐,新式的滑膛炮——红夷炮随着战事的发展也在中国的海军中逐步普及。同时,中国水师中原有的福船、苍山船、沙船等战船已经不再适应战事的发展,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行动迅捷的新型战舰——鸟船。
近日,上海北外滩国客中心码头,一艘造型十分抢眼的仿古高桅帆船吸引市民的目光。这艘被命名为阿姆斯特丹号的帆船全长76米,配有31面风帆,总面积达2200平方米。船上有传统的横帆索具,尖锐的剪式船首,悬挂荷兰旗帜,作为客运船航行。
张嘉壎,是一位一辈子画海画船的原海军艺术工作者。早在2005年国家开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中,他就先后创作了3幅有关郑和下西洋远洋航海历史的油画作品,引起了同行、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之后的十年间,他又创作了3幅表现郑和下西洋远洋航海的油画艺术精品。
泉州学者曾分析考证:郑和大号宝船长度约70米,而非140多米。日前,国内研究郑和的专家赵志刚提出“新解”:《明史·郑和传》记载的“一丈”并非我们熟悉的3.33米,而是约1.7米,“郑和大号宝船的长度约7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