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殷行街道首创的“阳光330”课程整合优秀教育资源,加强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促进学生成长。如今,“阳光330”课程新增了健康类、绿色环保类内容,在辖区内13个公办中小学、2所幼儿园开展,根据学校的特色,每周送课进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工作。
用软件设计然后用3D打印技术做出各式小物件,了解低碳的重要性并尝试用绘画呈现,了解戏剧并尝试排一部有情绪张力的舞台剧……5月12日16时许,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初一学生们准时踏进自选的课后服务教室,学习他们感兴趣的课程。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装扮成瓷器介绍考古知识“让文物都活起来”,将北京的胡同文化通过情景剧演绎,用西班牙语演唱歌曲串烧……7月7日,在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礼堂里,学生们的欢笑声、掌声此起彼伏,首都师范大学的师范生们正带着全体初一学生进行名为“相约‘330’·筑梦共成长”的汇报
““330”课堂是指每周相对固定的一天下午3:30,面向新任居民区书记、副书记开设的小班化、精准化专项培训,以应知应会为基础,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和需求,“缺啥补啥”,着力提升居民区“头雁”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履职本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下午三点半,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吴中路小学五年级的李梓南就和小伙伴们来到了离学校不远的上海市群艺馆,群艺馆活动部策展人陆寅兰姐姐已经在等着他们,要给他们在“海上年俗展”的现场上一堂美育课。
从1954年到2024年,回溯70年发展历程,首都师大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成为培养首都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如今,学校毕业生在全市中小学校长和特级教师中占比达50%、中小学教师中占比达55%,学校用70年的不懈努力撑起了首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的书法课堂。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图3月3日下午4点,上海市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五(1)班教室里,学生们安静地写着作业,沙沙声不绝于耳,二十分钟后,邓芷薰同学收好了书包,排好队到楼下,等着家长来接自己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