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田媛媛从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到减贫示范村建设,中国与非洲的农业合作始终致力于培养农技人才,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人才“活水”。在中国,也有许多正在学习农业技术的非洲人。认识一位正在中国读书的卢旺达小伙子——孔七,他有个心愿,那就是做“非洲的袁隆平”。
8月13日,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示范基地,孔七在试验田里查看玉米雄穗。新华社记者 傅天 摄新华社合肥8月15日电 题:“我想做非洲袁隆平”——一位卢旺达留学生的农业梦想新华社记者马欣然、赵金正时至立秋,艳阳高悬。
卢旺达共和国(以下简称“卢旺达”)位于非洲中东部的东非高原上,全境多山,素有“千丘之国”的美称。中国与卢旺达自1971年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2024年中卢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也标志着两国“真、实、亲、诚”的关系更上一层楼。
8月26日,林占熺教授(右)在福建农林大学向卢旺达留学生介绍菌草栽培灵芝技术。20世纪80年代,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发明了菌草技术,目前已在我国31个省份推广应用,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随着黄河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众多候鸟来此栖息、繁殖。这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黄河湿地,候鸟翱翔天际。 王晓博摄(影像中国)米粒在自驾游中。 图为受访者提供宋华在山西太原市汾河公园。
6月25日,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电商实战教学部现场,来自卢旺达的非洲留学生正在练习中文“直播带货”。胡肖飞摄(人民图片)近日,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刊文讲述了非洲留学生萨姆森·莫弗洛在中国求学的故事。萨姆森是在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农学硕士学位的几十名非洲留学生之一。
来源:新华社8月,在卢旺达南方省胡耶区的中国援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一场有关菌草技术的培训正在这里举行。林占熺,这位年逾八旬的中国菌草技术发明人正悉心为培训班学员讲解菌草技术。↑林占熺在位于卢旺达南方省胡耶区的中国援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给培训班学员讲解菌草技术。
从杂交水稻、菌草培育技术,到“鲁班工坊”、医疗合作,24年来,中非经贸各领域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一大批“小而美”项目以其低成本、高效率、高社会效益的特点先后在非洲落地,在农业、基建、教育、医疗等多个关键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重要贡献。
硬联通 秘鲁钱凯港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于当地时间11月14日正式开港。开港后,中秘间单程海运时间缩短至23天,节约20%以上的物流成本。图为钱凯港一角。 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摄硬联通 2013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欧班列应运而生。
中新网金华9月5日电 (钱晨菲 陈浩洋 季俊磊)金华地处浙江中部,却是一方开放高地,也是对非合作的“桥头堡”,其广度和深度处于浙江乃至全国城市前列。在中非合作领域,人们常说“中非合作看浙江,浙非合作看金华”。金华何以赢得这一评价,又如何成为中非合作的市域样本?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茬接着一茬干赵政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