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号订单到底在哪里?”他一遍遍寻找着柜台上自己要送的外卖订单,尽管内心焦急,仍拼命忍住开口询问的本能。这位外卖骑手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袁哲。此刻,他正戴着耳塞隔绝声音,真实体验“无声骑手”的工作日常。袁哲的“没苦硬吃”来自一次偶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剑平)近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袁哲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做了一回“仿真实验”。他申请骑手资格,戴上隔音耳塞,体验听障骑手的送餐工作。浙大经济学院博导袁哲(左一)体验听障骑手送外卖。
【来源:潮新闻】一次偶然的机会,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袁哲发现给自己送餐的是听障骑手,原来一直有一群无声骑手在默默奋斗,将有声世界的需求准时送达。究竟怎么破解他们与商家、用户等的沟通难题?半年来,袁哲实地体验、问卷调查,还完成上万名无声骑手的数据分析。
咖啡师到店向店员讲述咖啡知识。西部网讯(记者 兰逊鸽 宋洋) “掌握一项技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尤其是健全人的认可,这给了我很大的自信。”50岁的曹瑞华向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说道。“做过饭店服务员,做过幼儿园老师,但是在这家咖啡店我找到了自己。”曹瑞华这样形容自己现在的状态。
早上8点,在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街道宽厚里的一间炸货铺里,小杨在后厨开启了他充实的一天。氤氲的水蒸气把脸熏得红彤彤的,小杨正熟练地制作着手中的食物,时而用肢体动作与同事们比划交流着,这是他上岗后的工作日常。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孟达这个暑期,听障大学生李玥瑶过得格外充实而有意义。原本,对于这个刚上完大一的女生来说,将度过一个“安静”而平淡的假期。然而,在一位好老师的热心帮助下,她走出了家门,遇见了新鲜事,学习了新榜样,结交了新朋友。
Milo是一位听障人士,他不是全聋,只是听不见一些低频的、响度较低的声音,能跟人正常交流。Milo有一定程度的自闭症,对他来说,每天听到奇怪声音,新奇、兴奋,但又带点恐怖:“我今天早上才发现,原来抓痒!
近日,广州听障外卖骑手傅婷婷教新骑手的视频在网上走红,打动了不少网友。“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傅婷婷用手语表示。据悉,傅婷婷已经从事骑手工作3年多,虽然在工作中只能通过手语和语音系统与客户交流,但她喜欢那种骑着电动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的感觉。傅婷婷。
央广网长沙1月2日消息(记者张志诚 通讯员任妮杭 陈艳辉)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一间教室里,老师用手语一字一句讲解课程内容,同学们聚精会神望着老师。无声的世界里,听障人士听不真切,只能依赖辨读手语和唇语来理解所学知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周林怡穿上套头衫、休闲裤,拿着电脑和双肩包走上讲台,这是作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的袁哲,开启一天的方式。场景切换。套上蓝色制服、戴上隔音耳塞、戴好头盔、跨上电瓶车,这是作为外卖员的袁哲,体验“无声骑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