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是宾客走时留下的话,意思是说“他小时候很了不起,长大后就不一定能行了”。4岁孔融便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按此人生轨迹走下去也应是个贤德之人才对,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推想,但是你错了,孔融以后的故事可能要颠覆你的三观?
少年成名的孔融,加之孔子之二十世孙,很早就在朝中为官,在董卓当朝时期,处处与之作对,堇桌顾忌身份,不便杀之,便把他骗出京城,派去当时黄巾起义闹的最凶的北海为太守,然而孔融为政能力实在有现,追剿黄巾军不力,最后还是在刘备的帮助下,平乱起义,但在当时群雄并起的时代,孔融的水平实在是守不住北海,最终被袁绍的儿子袁潭打跑了,无奈前往许昌,投奔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然而在许昌的孔融所作所为,依然我行我素,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自视汉臣,对宦官之后的曹操多次加以嘲讽,曹操本身是爱才之人,也忌于孔融之名声,听之任之,这给孔融错觉自以为是与曹操平起平坐之人,是替汉献旁批评监督曹操,经究让孔融祸从口出,从几个事情终让曹操找到借口杀了孔融。
▶▶“你姓啥?”在中国是个大事儿,有的姓氏自带光环,有的则让人莫名郁闷。 ▶▶中华姓氏大家庭数以千计,千奇百怪的成员有很多,每个姓氏都有故事。▶▶姓氏文化看似简单,实际上和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社会变迁、制度衍革等都息息相关。
曹操因父亲曹嵩一家路过徐州,被陶谦部将张闿所杀,曹操尽起青州军,命夏侯惇,于禁,典韦,蔡阳率这支虎狼之兵杀向徐州,并扬言屠戮全城,陶谦惊恐万状,急发求援书信给北海太守孔融,刚好此时,刘关张兄弟俱在北海,太史慈正欲投扬州刺史刘繇,孔融请刘备领兵救徐州。
记者 吴昊 刘炳文“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一直被当作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典范得以流传。据《后汉书》记载,孔融曾任北海国相,即北海太守,东汉时期的北海为现在的山东潍坊一带。相传,“孔融让梨”典故中的“梨”就是产自山东潍坊昌邑的山阳大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