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澶渊之盟中,王超不来真的是其中关键吗?王超在犹豫,那可以继续发命令去催,威胁说不来就杀你全家。王超的十万定州军一到,就是20万大军包饺子已经粮尽兵疲的20万辽军,加上澶州城的守军中心开花,活捉萧绰和耶律隆绪,直接拿他们换燕云十六州都不成问题。
北宋建立以后,迟迟未能完成大一统,直到第二任皇帝宋太宗时才将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消灭掉,大致完成了对中原王朝旧有疆域的TongYi,但此时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辽朝已经十分强大稳固,并且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建立了入侵中原的前进基地,而宋朝在这一方向则失去了抵御对手入侵的地理屏障。
澶渊之战,宋真宗根本不知道已经把辽国王射死了,他只知道边境宋军不听调度,守军正在被围困的孤城中孤军奋战,十分害怕。萧太后也很害怕,她只知道自己绕开前线的宋军,孤军深入打个澶渊还半天打不下来,后方随时有被合围的危险。这就是信息不对称,两边都怂了。
编者按:前段时间,历史影视剧《燕云台》已经顺利播放完毕。女主角萧燕燕一生最显赫的事迹,无疑是率兵攻宋,迫使北宋王朝签订澶渊之盟。冷兵器研究所已经推出《澶渊之盟被骂成“送朝”,宋真宗:包20万辽军饺子,毁在意外上!》一文讲述此战,那么我们再更多地从辽国的角度,分析宋朝为何屈辱求和。
而比起赵光义个人执政危机更要命的,是宋军在河北的精锐几乎全军覆没,宋朝陷入了无兵可用的尴尬境遇。987年三月,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赵光义以北伐幽云,报仇雪耻为借口,决定在河南、河北实行“八丁取一”的强行征兵政策。
很多人理解不了为什么宋这边打胜为什么还要签定澶渊之盟,因为很多人没考虑当时的局势,本能的以为宋真宗脑残弱智,胆小怕事,再加上网络对宋朝的一贯印象,宋朝的皇帝都是又怂又挫的,所以基本就给他定性了,就是因为懦弱才签订的,但宋真宗亲征之前之前王旦问:“十日不胜,何以处之?”
引言:两宋所有名将里,仅有的能跟岳飞比名气者,大概只有杨家将了。当然杨家将并不止一人,而是一个家族,他们的经历在后世不断演变发酵,最终成了一个近乎神话的体系。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体系,究竟有几分真,几分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