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在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必不可少,在家吃完饭后,我们都会刷碗刷锅,一般我们都会选用竹锅刷、钢丝球、抹布、丝瓜络这几种物品来作为刷碗刷锅的工具。但是很多人在这方面都不太在意卫生,根据一份调查显示,一块用了一年的抹布,上面的细菌高达5000亿个!
竹洗锅刷,西部地区或者 60‘ 70 80年代的人们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我想也很多人使用过,在一些地区,更是厨房家庭必备,算得上是厨房清洗必备利器。 在这我不是说洗锅刷的事,而是想就个例说说一小戳国人,媚外到有点令人发指的地步?
生活在农村的人很节俭,有很多家具和工具是自己做的,一个是为了省钱,另一个是为了保护环境。1. 盥洗盆脸盆架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必需品之一,中间放一个脸盆洗脸,台上有一面镜子,用来梳妆,还可以放肥皂等,还可以把毛巾挂在一些上。
这是爷爷奶奶们的时代家庭必用品。一下回到了童年,还承载了我们许多人小时候的记忆。那时候,冰棍两分钱一根,上学自带井水,奢侈一点的在水里放两粒糖精。最爱穿的鞋是妈妈过年给做的千层底,保暖还舒服。最期盼的饭是年三十炖的肉,初一早上吃的饺子。
80年代的农村条件非常的简陋,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低,那时的农村人,不像现在这样四处打工,大多都是在农村种田,只有那些有手艺的人,像木匠,瓦匠,棕匠,石匠等匠人,在附近的村镇里面能找到事做,而那些没有特别的手艺的农民就是守着自己家的田,挖些荒地来种。
压井,以前平房没有自来水的时候,家家都是自己打井,要压水之前得先倒进去一些水,才能压得出来。当时是计划经济,不管是买什么都需要用票,有地方粮票,还有全国粮票,买布要有布票,甚至是自行车,电视都要票才能购买。
作为地地道道的筠连人,你们还记得这些东西叫什么名字不?筠连土话:筛筛(shāi-shāi)一种竹制农具,用细竹条编制而成,圆形,底有细小筛眼。用于筛去粮食谷物中的沙石和谷物碎粒,也能盛物之用!现在还有一种是不锈钢材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