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晗教授 受访者 供图中新网上海5月26日电 题:为飞机、火箭制“外衣” 他们在“鸡蛋壳”上“雕花”记者 郑莹莹国产大飞机、“中国造”运载火箭……人们看到的是中国高端制造的整体崛起,鲜少留意到:潜藏在背后的一个个工艺突破、一项项技术迭代。
一张巨大的飞机蒙皮,竖立在机床加工室里。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上海拓璞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宇晗介绍:“这种镜像铣装备的加工精度非常高,蒙皮两边的铣削刀具和支撑测量装置同步快速运动,要像镜子两边的物体和影像一样保持高度一致。”
在航空领域,包裹在飞机骨架外部的蒙皮,是决定飞机疲劳寿命的主承载零件。在国产大飞机上,蒙皮已采用了轻量化高强度的铝锂合金新材料,最薄处仅和鸡蛋壳差不多。国产大飞机能够自主生产精度如此之高的关键部件,离不开一项关键国产设备的诞生。
5月28日,由全球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的东航MU9191航班,由上海飞抵北京。C919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其“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的背后,关键的自研零部件必不可少。
此次,这一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拓璞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的“航空航天大型曲面蒙皮/箱底双五轴镜像铣削技术与装备”项目,斩获2022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特等奖。
2022年,中铝集团西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实干展现新作为,以实干交出新答卷:铝加工材、服务国家战略产品、民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0.3%、11.2%和10.2%,产销量和利润等主指标创历史新高。
高端工业仿真软件、磁共振快检系统、人工智能“内镜精灵”……看工博会上的高校智慧光明日报记者任鹏颜维琦9月19日至9月23日,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本次工博会共有国内外87所高校参展,高校展区展示面积约8600平方米,展区面积和参展高校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这是上海拓璞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双五轴镜像铣削机床,在全球也仅有三家企业拥有,解决了国际公认的“大尺寸大柔性超薄曲面无法采用常规机械铣削加工”的制造难题,也为我国大飞机和空间探索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造重器。
上海交通大学共有40项第一完成单位成果获得表彰,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项,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邹多宏教授荣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双双蝉联上海市首位,一等奖获奖数创我校历史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