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022年3月3日,第七十二章。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对于各类组织的管理者也要引以为戒,管理失控、组织混乱,拯救的办法只能是严苛的整肃,搞好了,组织还可以持续,搞不好,组织就毁灭了。
老子主张国家以百姓为根本,圣人要关爱百姓,国家领导阶层尤其是国王,要用实际行动来关爱百姓,主张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国家各阶层和谐同处,他的民本思想理念,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导向,可以成为解决人类面临危机的智慧源泉,体现了他对整个人类前途和命运的终极关怀,在当今时代对人类解决目前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尤其是官本位思想的困扰,金钱对官员们的异化,等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德论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老子帛书《德道经》注:帛书甲乙本都有部分文字缺失,参考河上公本,王弼注本补全,优先以帛书甲乙本的文字为准。其中少数通假字用或用今本,或用帛书甲乙本。同时按帛书甲乙本的整体逻辑,且将之调整为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为《德道经》。
陈公南先生是教西方哲学的,虽然他注册了头条号,但从不写文章,他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作出点评。就以“民之不畏威,则大威将至矣”为例,历来的注老作家,他强调说“我说的是历来的”,从西汉初期的方仙道家河上公开始,到魏晋时期的经学家王弼,再到帝王将相、高道大德、鸿学大儒,几乎无一例外地沿袭着这样的思路来解读:“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本节讲统治者要“自知、自爱”,不可“自见、自贵” ,对民众要宽厚仁慈,不可欺压盘剥,要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兔子急了会咬人,当民不堪扰时,必不害怕死亡,必将奋起反抗推翻剥削,纵观历史,比比皆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