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场叛乱战争中,农民的军队俘虏了领袖和李自成。虽然在这段动乱时期农民军队的实力大增,但令人非常惊讶的是,在与明朝官方军队的战斗中却势不可挡,军队数量过百万,导致了农民军队的崩溃。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中脱颖而出,先后扫平陈友谅和张士诚等南方起义军势力后,在南京应天府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同年,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派遣徐达和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举兵北伐,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大都城下,元朝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见大势已去,带领后妃与一百多名大臣北逃,至此,历经11帝,立国98年的元朝在中原统治结束,明朝统治开始。
明朝末年,自崇祯元年起,偏居西北的陕西大地就因“土瘠赋重”以及常年天灾,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明末的农民起义贯穿整个崇祯朝,随着失地农民和因灾荒变成难民的老百姓越来越多,明朝又没有足够的财力,无力安抚和安置他们,这些老百姓成为农民起义军一呼百应的兵力来源,因此,农民起义军屡剿不止。
公元前2070年,大禹因治理洪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并在诸侯的拥戴下,正式即位,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禅让的传统,自立为王,恢复了黄帝初期父子相传的古老制度,从此,王位传子,不传贤,实行世袭制度,史称家天下。
明末内忧外患,群雄并起,如火如荼。至起义军荥阳大会,号十三家。纵横驰骋,其中马守应、贺一龙、贺锦、刘希尧、蔺养成合军,号左革五营,兵威盛极一时,成为起义军中坚。一、马守应马守应陕西绥德人,回族,绰号老回回。出身边兵,率部起义,隶属王自用三十六营。参加荥阳大会,为十三家起义军之一。
起义军的特征是以推翻朝廷和政府为宗旨,攻占城池开仓济民,吸收一切志同道合的人参加起义军,最开始是由社会中下层或底层贫苦人组织领导的,当起义军规模壮大而且有了城池地盘时,会推举领导者为帅为王,并分封众首领如军队的对应将校职位,谋士幕僚封文职官员,总体仿制当时朝廷对应官职,而且军队还有统一的军装旗帜,如果声势浩大占据地盘多达数省,一般会建国称帝分封大臣,历史上很多乱世中都产生过这样的政权,多数不被历史所承认其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