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也就两三个三十年,人生苦短、世事无常,无论人在河东还是在河西,都没必要望河生叹!其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则来源于民间故事的成语,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该成语最早见于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通常指的是:黄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叹世事无常 悟人生真谛□记者 薛丽娟河东成语典故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雕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广泛流传的民间谚语,指黄河从前经常泛滥改道,原本好的风光在河东的某个地方,若干年后又变成河西边的,也常用来形容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日常用语。《辞源》《辞海》中没有关于它的解释,然其意思是清楚的。我国著名歌词作家乔羽所作《鹳雀楼之歌》,开句就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河西,河东,太阳不在一家门前红。”
▲河东成语典故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雕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广泛流传的民间谚语,指黄河从前经常泛滥改道,原本好的风光在河东的某个地方,若干年后又变成河西边的,也常用来形容世事变化,盛衰无常。从自然地理层面来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与黄河河道变迁有关。
【来源:运城新闻客户端】■傅晋宏黄河从晋陕大峡谷冲出龙门后,逐渐进入了一个开阔地带,前行至潼关、风陵渡向东流去。这一段黄河河床宽浅,主流东西摆动,素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河东是山西永济市,河西为陕西大荔县。
黄河与中国文明关系紧密:它是农业社会形成的根基,在此之上又形塑了中国的历史与思想;另一方面,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中国人数千年来一直在适应、治理、利用黄河。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古地理与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辛德勇的著作《简明黄河史》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江山壮丽,我说黄河。我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讲解员韩雪。你知道关于黄河源头最早的记载在哪里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又有怎样的史料依据?我所在的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我国保存古代碑石最多的地方,被誉为全国最大的“石质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