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我们大部分的人应该都有看过或者是听说过“诺贝尔奖”,这是人们根据一位叫做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化学家及商人所签订的遗嘱,即将自己的遗产中94%的资产建立奖项,用来奖励那些为了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们。
在2005年的搞笑诺贝尔奖中,搞笑诺贝尔奖委员会把“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一个著名的“滴沥青”实验。这个实验从1927年开始,到颁奖时已经进行了78年,连做实验的教授都已经去世。但这是这个实验至今还在进行当中,那这是咋回事呢?
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假定你们每个人的生命有两次,这对你们说来也还是不够的。——巴甫洛夫世界上有很多的科学家都为了一项研究、一个试验,甚至是一个可能根本无法验证的可能性,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还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
无论需要下一个怎样的结论,在此之前,一定需要大量的实验加以辅助,最后才能得出结论。这项听起来十分残忍的刑罚,头颅与身体分离,许多人想到这个场面都会感到害怕,但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就是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在自己即将被行刑之前,向科学界贡献了最后的温度。
沥青滴落实验有什么意义?冠冕堂皇一点说:它能够帮科学家计算沥青的黏度,能够直观的告诉大家很多看起来像固体的物质其实是流体(另一个例子是玻璃)。此外,“满足好奇心”这个理由你们觉得如何?这里提玻璃是流体,有点轻佻。实际上这个问题有点复杂,140个字讲不清楚。
一块电池放电180年,使牛津电铃响了100亿次,人类却不知电池的构造。电池的发明使得移动用电设备成为可能,例如我们现在随身携带的手机、无线蓝牙耳机、智能手表甚至是新能源汽车等等;这些设备都需要电力来驱动,而且日常使用的频率也非常高,所以安装更大容量的电池、快速的充电能力必不可少。
【瑞士】雷托·U·施奈德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1927 | 一项无聊的实验1927年某天,澳大利亚物理教授托马斯·帕奈尔将炽热的沥青灌入一个下端封闭的漏斗,然后等待了3年时间。在此期间,沥青完全沉落。
本报记者 路艳霞最近,一套名为《神奇科学》的图书让读者见识到了它的神奇之处。这套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科普图书,上市仅一个月就售出了33000套,刷新了国内原创科普图书的销售速度纪录。《神奇科学》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书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