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一男子因为吃生腌海鲜感染创伤弧菌而被截肢的新闻登上热搜。《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检索发现,因为感染创伤弧菌而被截肢甚至死亡的案例近年来并不鲜见。不过,海洋水产科学家提醒说,创伤弧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感染率低,仅在特殊条件下对慢性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等人群危险相对较大。
半个多月前,泉州2438艘渔船开启新一轮的“耕海”征程,眼下大量新鲜渔获陆续被端上市民的餐桌。享受美味的同时,当中隐藏的风险不容小觑。泉州市第一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里近日接连收治了两名因处理海鲜导致感染海洋创伤弧菌的病人。
央视网消息(记者/姚抒廷):日前,广东珠海一个2岁男童跟着奶奶去菜市场买菜,疑因接触生鱼感染海洋创伤弧菌。据悉,该男童在提鱼回家的过程中接触到了鱼,回家后反复发烧,右脚肿胀,前往医院就诊后,医生表示孩子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住进ICU,住院5天已经花了8万元,且面临截肢风险。
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盛夏已至,又到了岛城人洗海澡、吃海鲜的好时节。不过市民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警惕“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海洋创伤弧菌。感染此细菌后,若未经及时有效治疗,可造成伤者死亡。海洋创伤弧菌这么可怕,那究竟何为海洋创伤狐菌呢?为何致死率会那么高呢?市疾控中心发布相关提醒。
如果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创伤弧菌会在伤口上繁殖,可能引发溃烂,甚至导致组织坏死。在龙城感染·云查房中,浙江省人民医院俞云松教授分享了“创伤弧菌感染的诊治”,感染前沿特将精华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被鱼刺扎伤后,58岁的周先生没当回事,结果差点没命。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的医生提醒,接触海产品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感染海洋创伤弧菌的风险。 周先生酷爱海钓。一周前,他幸运地钓上一条五颜六色的金鼓鱼,正开心地欣赏鱼时,却不慎被鱼刺扎伤。
4月3日海南儋州一女子在海边抓鱼不慎被海鱼咬伤右上臂一天左右的时间就出现了红肿、水泡她在当地医院治疗了三天症状没好转却出现了高热还有肝脏、肾脏、肺脏受损4月6日转院到海口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救治“来到我们医院的时候,她的上肢已经出现局部肌肉组织坏死的情况,当天就出现了严重的呼吸衰竭。
鱼、蟹,营养丰富,但烹饪时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麻烦,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蟹钳伤、被虾刺伤,或是被鱼咬伤、被贝类割伤。这种小伤口,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是可能会带来大麻烦。近日,深圳市3位市民被鱼蟹扎伤并导致感染创伤弧菌,症状较为严重。
海洋创伤弧菌容易在接触海鲜时被感染,它产生的酶可以分解、破坏组织,引起组织的广泛性充血、水肿。如果未及时控制,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甚至危及生命。处理、食用海鲜时要警惕海鲜中的致命细菌,专家给出4个提醒。
喜欢吃生食的朋友,尤其是生腌海鲜的朋友注意了,谨防细菌感染。近日,福建泉州的一名32岁男子小伟(化名)遭遇了一种严重的健康危机。据悉,小伟在食用了一顿生腌海鲜后,第二天即出现高烧39.5℃,精神萎靡等症状,随后还出现了脓毒性休克,右大腿肿胀明显,腿部皮肤已经发乌。
青岛终于开海了!最近,新鲜的螃蟹、虾虎、海螺、蛎虾等海货丰富了大家的餐桌。但在享受美味海鲜的同时,要警惕“海洋中的隐匿杀手”,一种非常凶险的细菌——创伤弧菌。日前,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认识创伤弧菌创伤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菌,自然生存于河口和海洋环境中。
一定要警惕“创伤弧菌”感染危险。因为吃螃蟹,1死2感染!深圳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治医师付艳玲介绍,作为一种高度急重症的疾病,创伤弧菌感染48小时内患者的死亡率能达到50%以上,如果超过72小时都未经有效治疗,死亡率能接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