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外传来焦急的鸣笛声——“滴嘟!滴嘟!”,120救护车呼啸而来,刚刚停稳,车后门“哗啦”一声被打开,担架车迅速被推出,送往抢救室。这样的抢救,几乎每天都要在急救室上演。心脏骤停抢救,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心、肺)陆续出现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在我国,每年约有4.4万人因心脏病发作、运动、窒息、疲劳、药物中毒、精神因素等诱因发生心脏骤停,约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骤停而死。
来源:【濮阳日报】据统计,我国每年有54万人因心脏骤停发生猝死,平均每小时就有超过40人因此丧失生命。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死亡率达99%。心跳骤停后的最初4分钟是实施有效急救的最佳时间,是决定病人生与死的关键,被称为“黄金4分钟”。
央广网北京11月20日消息(记者雷妍 实习记者郑洁怡)冬季是急性心梗的高发期。如何依据症状判断是否为心肌梗死?如何对患者进行抢救?患者可以服用什么急救药物?时值“心梗救治日”,央广网特邀应急总医院专家,给出具体指导。
在临床实践中,抢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正确的抢救顺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然而,由于抢救工作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医护人员有时可能会在抢救顺序上出现困惑。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临床抢救顺序,希望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抢救技巧,欢迎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