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前,朱棣站在一片瓦砾前冥思苦想。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被自己亲手赶下台的侄儿,那个柔弱的建文皇帝,大军压境时竟一把火烧了自己的宫殿,最终下落不明。即使在朱棣成为永乐皇帝之后,先后七次派出三保太监坐着宝船,以宣扬大明国威之名,四处寻找侄儿的下落,却也是杳无音信。
社火表演(青海日报记者李庆玲摄)“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伴随着响彻云霄的鼓点和铿锵悦耳的铜镲,一绿一黄两条巨龙在空中欢腾起舞,时而蜿蜒腾挪、时而翻腾跳跃、时而摇头摆尾,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舞龙舞狮划旱船,敲锣打鼓闹新春,在河湟地区,耍社火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
2800名演员参与青海西宁优秀社火集中巡游2月7日,农历正月初十,“祥蛇纳福至·雪豹携瑞来”西宁市优秀社火集中巡游活动举行,在长达3公里的巡游线路中,舞龙、舞狮、八仙、高跷、高台、潮汕英歌舞等51个节目精彩上演,50支社火表演队近2800名演员参与其中,规模创历年来青海社火展演之
“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咋过年?”在西宁老百姓的心中,十五的灯会若没去瞧一瞧,热闹的社火未曾来闹一闹,这年便仿佛缺了几分滋味,怎么都不算完整。“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社火,不仅是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祖祖辈辈的记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西宁人心中那抹最浓郁的年味。
社火是我国很多地区春节期间流行的传统文化和娱乐活动。青海社火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浓厚的民俗色彩,是青海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青海各民族融合的见证。青海社火有舞龙、舞狮、旱船、高跷、抬花轿、威风锣鼓、藏舞等多种表演形式。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气氛热烈。
西宁优秀社火集中巡演高跷表演。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西宁优秀社火集中巡演寸跷表演。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社火演员和市民互动。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西宁市民观看社火表演。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西宁市民观看社火表演。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溜达猴”和小穆桂英。
恭贺新春 巳巳如意在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上,有一种古老的民俗艺术,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凝聚着百姓的情感,它就是青海社火。它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青海人民的生活百态,也似一首激昂的乐章,奏响新春的欢乐旋律。当春节的钟声敲响,青海大地便被社火的热闹氛围所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