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学桦 肖遥 吉小平 “中原药谷”,这个听起来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地方,可不是武侠小说中的虚构场景——在嵩县,大批中医药科研工作者会聚“谷中”,致力于把“药食同源”理念融入产品研发,促进中医药产业突围。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吉小平 通讯员 王博10月25日,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系列活动——中国药食同源(中原药谷)创新大会在嵩县启幕。多位院士、专家学者以及百余家药企药商参会,共谱中医药产业发展新乐章,为县域经济发展增亮底色。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吉小平 通讯员 王博 赵明辰“药食同源”,一个百姓口中历久弥新的话题。然而,在专家和学者的议题中,它还事关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10月25日,中国药食同源(中原药谷)产业创新大会在嵩县举行,多位院士、专家学者以及百余家药企药商,共同商讨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大计。
河南省科学院中原药谷科创园,这里正见证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王博 摄嵩县举办药膳美食大赛,一批新文旅业态正将嵩县打造成“招得来人、留得住客、舍不得走”的旅游目的地。王博 摄嵩县丹参种植基地,去年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5.
嵩县中原药谷科创园湖城嵩县嵩县城关镇万亩丹参基地中原药谷科创园的科技人员开展科研嵩县何村乡万亩嵩胡基地□黄红立 李沙沙 王井田山高为嵩。嵩县,伏牛、外方、熊耳三山环抱,伊河、汝河、白河三水相交,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因此被誉为豫西天然中药库。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吉小平 通讯员 王博 赵明辰“药材好,药才好。”药材生产同粮食生产一样,不可控因素多,会造成药材的品质和产量难于统一。“2022年,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出台,要求中药材按‘六统一’标准种植、加工、收储(简称中药材GAP种植标准)。
葛兰玉米糁、茵陈红枣茶、丹参蜜咖啡……在河南洛阳嵩县,吃饭便是食疗养生,药膳就是家常便饭。来到嵩县叶岭村,能看到连绵的山脉环抱着上千亩丹参田。正值冬季,田里盖着越冬的薄膜,在阳光照耀下闪闪生辉。这些等待返青的丹参苗,孕育着嵩县兴旺的中医药产业。
10月25日,中国药食同源(中原药谷)产业创新大会在河南嵩县中原药谷科创园举行,此次大会汇聚多位院士、专家学者以及百余家药企药商,共商中医药传承创新和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大计,加快培育中医药新质生产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袁敏 通讯员 王博中医药产业的繁荣发展,不仅需要创新驱动,更需要文化传承。4月20日,2024中原药谷建设发展大会在洛阳嵩县举行,会上介绍了中原药谷发展情况,并发布中原药谷建设支持政策,推介重点招商项目。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红立人云:缺啥都别缺钱、有啥都别有病、吃啥都别吃药。可到了嵩县,吃饭就像吃“药”。不仅在嵩县的农村,就是在县城的早餐店,金黄的玉米糁映衬着青翠的葛兰叶,可口、悦目、赏心,这是千年的标配。清热解毒、保肝护肝、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胆固醇,葛兰叶就是一味中药。
嵩县车村镇天桥沟村,花香满园,万亩山茱萸花竞相绽放,引来游人到此踏青赏花。3月29日,嵩游记•2024嵩县国风赏花季、第二届山茱萸赏花节在嵩县车村镇举行,游人沉浸于金色海洋,汉服巡游、亲子研学、摄影打卡,品味山珍佳宴。
河南嵩县被称为“中原绿肺”,这里独特的地域、土壤和气候环境适宜各类中药材生长。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注重科技赋能,深挖文化底蕴,延长产业链条,把中药材种植加工和发展文旅产业作为有效增加群众收入的渠道,助推乡村振兴。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红立 通讯员 王博 赵明辰10月25日,中国药食同源(中原药谷)产业创新大会在嵩县举行,多位院士、专家学者以及百余家药企药商同聚一堂,共商中医药传承创新和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大计,加快培育中医药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春意盎然,花海如潮。3月28日,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闫庄镇主会场举办的“嵩游记·2024嵩县第三届连翘花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该县政协主席陈俊光表示,本届花节旨在凸显其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嵩县中药材特色品牌培训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