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此次在央视的播出,小相狮舞这一国家非物质项目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传播。不仅让国人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独特文化的魅力。相信在更多人的关注和努力下,小相狮舞这一传统艺术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小相狮舞是古老、传统的汉族民俗舞蹈,2008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原狮舞的杰出代表,素有“中华第一狮”的美誉。河洛剪纸是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项流传于黄河流域的民间传统技艺,传承赓续的造型蕴涵着当地的历史文化。
赏民俗、看表演、品美食,这个春节假期,全国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游客们送上“文化盛宴”。北京:沉浸游园新体验 慢品浓浓年味儿北京大观园打造了一场特色文化庙会,为市民游客带来沉浸式的游园体验。大观园占地约13万平方米,是一座再现中国古典景观的仿古园林。
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六,“龙腾新时代·幸福中国年”2024年巩义市新春文艺调演活动在该市行政中心南广场、市民文化广场、体育馆运动场、宋陵公园南广场和人民广场等5个场地同时精彩上演,来自全市20个镇的民间演出队伍为当地群众献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当己巳蛇年春节的脚步愈发临近,全省各地的年味儿也越来越浓。1月17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南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的“春满中原·老家河南”主题活动豫南主会场“古城新韵 宛美南阳”2025新春文化旅游季在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举行。
2022年春节假日期间,巩义市狠抓景区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强化文旅产品供给,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假日旅游市场复苏回暖。假日期间,我市旅游市场井然有序,共接待游客76.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
挂灯笼、排节目、增添游乐设施、美化景区环境……1月14日至15日,记者跟随漯河市文旅文创重点项目指导组,走进漯河市部分景区,看到各景区已装扮一新,准备迎接客流高峰。1月14日,记者走进临颍小商桥景区,看到大红灯笼挂了起来,彩旗招展,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舞龙舞狮、剪纸、糖画、打铁花等非遗项目轮番上演,让广大群众过了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春节。春节期间,漯河市源汇区“非遗过新春”活动火爆出圈,连续四次登上央视荧幕。同时,省级媒体六次聚焦报道源汇区河上街、漯湾古镇景区千场演出、万盏花灯贺新春的盛况。多元惠民活动,掀起全域文旅消费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