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粗心大意”,只是被父母催眠了小孩子拿杯子装水时、把牛奶倒进空杯时,我总是忍不住要提醒他:“不要打翻了!”大人老觉得“不提醒孩子,他很容易把东西打翻”,真的是这样吗?我千叮咛万嘱咐,不断耳提面命的结果,孩子仍然把水打翻了。这是为什么呢?
本期讲师哈博士家长与儿童心理教育咨询师——杨杨老师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马维祥经络催眠高级班培训师擅长领域:儿童心理咨询、考试焦虑、儿童多动行为的干预、失眠调整。谈到催眠,很多人既好奇又恐惧。
01、前不久,我们分享了一个极其复杂、严重的难治性抑郁症康复案例。患者晓茜接受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后期,她的妈妈看到了女儿康复的希望,倍感欣慰,屡屡向我们表达感谢。但她谈到小儿子晓杰,又唉声叹气起来。晓茜妈妈当时已经意识到粗暴教育对儿女造成了伤害,开始改变与儿子的沟通方式。
前两天的文章分享了患者晓杰的心理干预经历。晓杰的情绪波动非常大,暴躁易怒,在家里多次动手打爸妈。他把谈恋爱和结交好友看得比什么都重,一旦被甩,很容易情绪崩溃,甚至因为失恋而扬言跳楼。他还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没成年就抽烟喝酒、纹身、频繁换女友。
文/凌想亲子心理1一次催眠公开课上,老师给大家演示如何通过催眠缓解焦虑情绪,一位五十岁左右大姐的表现让我们睁大了眼睛。这位大姐体态比较丰满,说话时总是笑呵呵的,看起来是那种慈眉善目、脾气不错的人,她却给自己的焦虑水平打了8分(满分10分)。老师先给她做了一个焦虑测试。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比我们更好,但我们的行为和语言却在不断地否定孩子、挑剔孩子。这是由于在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弥漫着否定、批评的气息,而肯定、欣赏和赞扬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于是我们很自然地延续着这样的方式,很习惯地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
三份不同时间的医疗诊断,结果都一致,“患者”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这三份医疗诊断都出自山东临沂一家医院开设的网戒中心。然而,“患者”却是在自行中断“治疗”后才得知自己没病的。全国知名的精神病诊治医院北医六院今年10月的诊断结果显示,周书并无此征象。
2013年7月2日,小宗阳的妈妈牛雪外出时,不幸被重物砸中头部,当场昏迷不醒。经医生全力抢救,牛雪的命保住了,却成了植物人。爷爷奶奶告诉小宗阳:“妈妈生病了,只要你天天喊她,让她听到你的声音,她才可能醒过来。”就这样,小宗阳接受了唤醒妈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