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意义: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基因突变是目前研究发现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某些基因与治疗肺癌的靶向或化疗药物的作密切相关的,对这些特定基因进行检测,简单的说就是提取被检测肺癌患者的肿瘤织细胞或癌性胸腔积液,经提取和纯化真基因信息后,分析基因状态即可预判出患者对于各种抗肿药物的敏感性,从而判断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而提高抗癌药物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率。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提高肺癌的诊断对保证肺癌患者尽早地接受个体化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获取肺组织进行活检的手段有:开胸肺活检,经皮穿刺肺活检,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胸腔镜/纵膈镜肺活检等。
近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胸外科(血管外科)医生杨小进收到患者金先生发来的信息,内容是一封千字感谢信,感谢了在看病治疗过程中所有帮助过和关心他的医护。原来,73岁的金先生在半年前出现咳痰带血,偶尔鼻涕带血。
在此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中,来自全国63家中心的465例未经治疗的NSCLC晚期患者 ,按照2:1随机入组,最终309人被分到特瑞普利单抗+化疗组,156人进入安慰剂+化疗组,他们在接受特瑞普利单抗或安慰剂联合化疗4~6个周期之后,按组别分别使用特瑞普利单抗或者安慰剂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或治疗达2年。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都会定时发送健康的相关文章,让觅健陪您一起关爱健康资讯~随着肺癌靶向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肺癌的靶向治疗靶点,检测靶点不断增加,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也不断增多,觅健科普君对肺癌的多种靶向治疗药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适合的人群、是否上市、是否进医保了,下面一
以胸痛就诊,CT发现右肺上叶尖段实性结节,大小约2.1cm×1.1cm,伴有胸腔积液。右肺上叶尖段胸膜下区可见卵圆形结节灶,大小约2.1cm×1.1cm×1.5cm,呈浅分叶状,实质内密度均匀,CT平均值约33Hu,边界清晰,病灶与相邻胸膜分界不清,呈放射性摄取明显异常增高,SUV最大值约6.0,结合外院病理,符合:肺SMARCA4缺陷性未分化肿瘤。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强磁场中心林文楚课题组研究发现,环形RNA作为分子海绵可以同时结合多个miRNA,进而调控单一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该研究成果有望为小细胞肺癌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