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贵州一个偏僻的“大坑”当中,有着一个身价上亿的宝贝,那就是咱们的中国天眼。中国天眼位于贵州一个偏僻的大坑当中据悉,这家伙耗资可达数亿,每天仅是运行都要耗费近40万元,是真正意义上的“吃钱巨兽”。那么,为什么中国天眼如此“烧钱”?它都帮助人类发现了什么呢?
2016 年 9 月 25 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射电波段的发现源于一次非常偶然的事件,对于射电天文学的研究,让我们有四个非常重要的新发现,即脉冲星、星际分子、微波背景辐射、类星体。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的脉冲星双星系统,是目前发现的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从观测上证实了蜘蛛类脉冲星从“红背”向“黑寡妇”系统演化的理论。
记者30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29日发表了中外联合团队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快速射电暴(FRB)爆发现象与射电脉冲星辐射可能存在物理机制上的不同。“中国天眼”全景(资料图)。
在贵州平塘县大山深处,夜空之下的“中国天眼”正仰望着苍穹,不断地接受着来自遥远时空的讯息。2016年9月25日 ,“中国天眼”落成运行;2017年10月10日,公布第一个天文发现一颗周期为1.9秒的脉冲星,距离地球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