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广西海洋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广西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达2568.4亿元,同比增长9.3%,海洋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呈现基础稳、活力强、后劲足的良好态势,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4.
码头货轮络绎靠岸,运输车辆来回穿梭;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企业车间,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工人忙碌有序……近日,记者走进广西临海工业区,眼前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充分展现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生机与活力。
中新网南宁12月10日电(黄令妍)“南宁渠道 机遇无限”2024年境外媒体看南宁采访团一行20余人,9日走进平陆运河展厅,了解这一世纪工程的战略意义、建设进展及南宁市如何依托运河建设“向海图强”。外媒代表在平陆运河展厅参观。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发挥自身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中新网玉林11月23日电 (黄令妍)广西玉林市临海不沿海。为破解没有港口难题,玉林“借地”建港、借港出海。在北海市支持下,玉林市在广西北部湾港北海铁山东港区积极开发建设玉林海港码头,2023年底建成运营。今年1—10月,玉林海港码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00.
人民网南宁7月26日电 (记者王勇)7月26日上午,“开放引领、内外联动,构建玉林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新闻发布会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从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玉林海港码头于去年底正式开港,玉林实现了由内陆城市变成沿海城市的夙愿。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南宁12月6日电(何伟、杨晓佼)12月5日,广西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恳谈会在南宁举行,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涉海企业等有关代表100余人参会,共商广西向海图强大计。向海图强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重要支撑和“蓝色引擎”。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很有必要、大有潜力”,叮嘱广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广西持续推进向海产业壮大、向海通道建设、向海开放合作等六大专项行动,全力以赴向海图强,服务全国战略发展。
(当代广西网讯 记者 张国成 通讯员 莫卫华)北部湾里有什么?带着这个疑问,2025年春运第二天,我跟着广西海事局的同志登上1001号海巡船。这是广西最大、最先进的海事巡逻船,长64米,满载排水量830吨,白色的舰体、绿色的甲板、醒目的直升机停机坪,让其成为北部湾港安全的标识。
广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交汇的门户。西部陆海新通道利用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由重庆一路向南,经广西北部湾出海通达世界各地。随着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班列、跨境公路班车三种物流形态的常态化运行,通道经济的发展动能逐渐显现。
寻访,见证思想之光;体验,感受奋进之姿;对话,问道发展之要;奋斗,筑就壮美之路”。由广西卫视精心打造的大型全媒体实践理论节目《壮美之路》走进北海,将于10月24日21:20播出下集《向海图强 开放北海》,敬请收看。
近年来,广西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大平台,加快打造向海经济,推动构建陆海相通、多区联动的开放格局。在钦州港码头货场,一辆吊车在集中堆放中欧班列集装箱(5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钦州港区周边的工业区(5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现场。人民网 雷琦竣摄时序更替,广西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成为全国最大的锰基新能源材料基地、水果产量保持全国第一、开设全国第一个跨境旅游合作区……翻开广西2023年的成绩单,一个个“第一”振奋人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