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神!各位看官:再忙也不能把“年味”给弄丢了,你说是吧?这不——昨天的2024年2月23号星期五(农历甲辰龙年正月十四“蛴蟆节”)时间,“寒潮+小雨+断崖式强降温”仍然没有能够阻挡南充嘉陵西部多个乡镇几十万“父老乡亲”们那狂热的“送蛴蟆”脚步!看到了哈!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2月4日晚,厚植于川北乡土的地方性民俗节日“蛴蟆节”,狂欢来袭。四川南充市西充河流域的嘉陵区、顺庆区、西充县、南部县部分乡镇,男女老少手持蛴蟆灯到河边送“瘟神”。星光点点、光影流连,场面十分壮观。
封面新闻记者 汪仁洪农历辛丑年正月十四(公元2021年2月25日),是四川省南充市西充河流域(该市嘉陵区、顺庆区、西充县、南部县部分乡镇)民众的重要节日——“蛴蟆节”。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相关活动停办。去年农历正月十四(2020年2月7日),因同样原因蛴蟆节民俗活动也停办。
主演在开机仪式现场对戏。●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钦豪 文/图11月13日,一部讲述南充本土非遗“蛴蟆节”的电影——《灯火》,在南充电影工业职业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开机仪式。据悉,本片的演职人员有上百人,均由该校本届毕业生组成,该片也是南充电影工业职业学院2025届毕业生的毕业大作。
“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四川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蛴蟆节”都会在在顺庆区、嘉陵区、西充县等多地隆重上演。南充“蛴蟆节” 资料图蛴蟆也就是大众熟知的青蛙,也称作“蛤蟆”。据悉,正月十四送蛴蟆,在川东北部分农村已有300多年历史。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蛴蟆节,是厚植于川北乡土的地方性民俗节日,也是当地人春节期间的喜庆节日。2月23日,正月十四,在四川南充顺庆区、嘉陵区、西充县等地,又迎来万人点燃蛴蟆灯祈福平安顺遂的年俗活动。灯火流连,年味狂欢。
阆中寻春节之源●时间:1月7日至2月13日(正月十六)今年的系列活动共分为“迎春来、踏春去、抱春归”三大系列主题,包括舞龙舞狮展演、“阆苑传奇”沉浸式演艺、迎春灯会大乐园、春节大庙会、春节民俗社会实践、齐聚古城过大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六游百病暨闭幕式等13项子活动。
2025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四川南充阆中市以此为契机,全力营造春节浓郁氛围,创新产品供给,提振文旅消费,守护传承历史文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每年正月十四夜晚,南充西河流域各乡镇,数十万名当地和周边群众及游客,点亮各自的蛴蟆灯走上街头,星星点点的灯光在乡间小路闪烁移动着,将山野映照得通红,场面颇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