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15日电(许婧)“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的机遇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日语专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11日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同时也是第20届上海高校日语教师文学年会、第14届日汉翻译研讨会、第5届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上海分会年会。
华为和同方知网共同打造的中华知识大模型,是面向知识服务与科研行业率先推出的全学科、全领域、跨行业专业知识增强大模型,融合了语言、视觉、听觉等多模态理解和生成能力,可融入各行业生产系统,赋能数智化升级发展。
作者:潘晟(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教授)不久前,ChatGPT话题横扫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当下看来似乎是人工智能深入人类世界的一个新的现象事件。现在距离OpenAI公司2022年11月30日发布ChatGPT不到1年的时间,ChatGPT已进入4.0版本。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不仅改变了各行各业,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也对学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科研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前景。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迈入社会应用阶段,引发各领域对人工智能影响的进一步讨论。
严格规范是为了不让学生在学术活动中滥用人工智能,因为它只是技术而不是学术本身“现在大学生写论文有几个不用AI的”“但你的导师鼻子一闻就会发现”,这是近日一则“多所高校发文规范大学生借助AI写论文”新闻下面的评论区,两位网民的留言。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作者:涂汉林近期,中国传媒大学、湖北大学、福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先后发布通知,就学生如何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其在论文中的比例等问题作出规范,引发了舆论关注。
图片来源:瑞典布罗斯大学学院科技日报北京1月14日电(记者张佳欣)瑞典布罗斯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在一项最新研究中警告称:无论是从社会知识层面,还是从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度来看,人工智能(AI)生成的研究都已构成一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