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资料由上高县委宣传部提供)新华社南昌3月20日电(记者陈春园、熊家林)2021年3月20日是第9个国际幸福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检察院干警文化展室内,退休干部昝鸿祥亮出了他精心收藏的71份婚书,以寄寓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即将迎来71周年。
婚约为清宣统三年民间婚约(1911年),主要内容是:“永言恭修鸞笺,谨遵台命,谨将侄女之里居,三代年庚行次开列,于左西遥地方,本庄曾祖沛祖樹桢父嶭,年十岁,行一,皇清宣统三年岁次,辛亥梅月,中浣良辰。” 据考证,民间婚书最早大约起源于唐代。
“消失的婚书”,它又“回来”了。近代以来,婚书开始向现代结婚证书过渡。直至新中国成立,结婚证书取代传统婚书,成为婚姻的有效凭证。这一曾代表男女缔结和保持婚姻关系的凭证,眼下又以新的形态流行起来。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婚书因遵行“六礼”而出现,在男女两个家庭的家长间订立。
近日,河北邯郸。95岁的姥爷为外孙女手写了一份订婚书。外孙女称:这份婚书对自己来说比买现成的更有意义。婚书里的内容是爸爸找的诗词结合在一起的,姥爷先是拿尺子量好尺寸,算出每列字的间距,又量好每行字的大小。看似简单的一份婚书,姥爷足足写了45分钟。
婚书,顾名思义,是婚姻的文约。搜了一下网上释义,解释为民间婚书最早起源于唐代婚书在早年间为手写,多用红纸墨书,其中包括求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
三书六礼次都是中国古代婚嫁礼仪的程序,三书指的聘书,礼书和迎亲书聘书就是定亲书(定婚书),是指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使用的文书,礼书就是过彩礼的文书,记明彩礼的清单,书中详细列了彩礼的物品种类和数量,也就是彩礼的由来!
民国婚书的誓词多浪漫?看完那些情话,就有找人结婚的冲动!民国情侣的“我爱你”怎么说?看看那个时代的婚书,美醉了!结婚是件细致活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体现在婚姻大事上,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过程中更是讲究“三媒六证”、“三书六礼”。
尚方宝剑、丹书铁券、婚书初看起来都和“中华法系”四个字没有太多关系,但都承载着货真价实的法律权利——只是如今人们习惯了“白纸黑字”,回头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法律珍宝时,不免只见其美学和文化意蕴,却忽略了它们的法律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