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军委后勤保障部为高原边防官兵研发一批新型防寒被装,陆续送到边防一线,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负责人表示,这批新型防寒被装共10款,是他们组织军地专家和知名企业专门为高原边防官兵量身定制的,具有技术含量高、保暖效果好、整体材质轻的特点,将为高寒条件广大官兵执勤训练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
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完善,解放军的后勤供给早已经和建国之初有了天壤之别,抗美援朝时期物资供应的窘迫也已然成为了历史的记忆,尤其是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解放军的单兵装备的发展趋势开始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诸如终结了三横两竖打背包传统的91式单兵携行具就是代表性典范。
近期,中印边界的紧张关系众所周知,然而这快迎来了冬天,这可给高寒地区的印度军人愁坏了,迫于无奈,由于印方无法对相关御寒装备自给自足,只能从遥远的美欧紧急采购,其中不仅有防寒服和帐篷,甚至连抗饥食物都要采购。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高原边防官兵的防寒需求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的不懈努力下,一批全新的防寒装备已经在边防一线投入使用,这些装备不仅高度科技化,而且为官兵提供了更好的保护和舒适度。
印度最近开始所谓的“冬季补给行动”,此前印度军队在拉达克地区部署了有9万多部队,如今印度要为其鲁莽的行动付出代价,因为这些人员在6月份进入了拉达克地区,当时该地区是属于夏季,因此还有防寒服的急迫需求,随着气温的降低,印度军队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在零下10摄氏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印度军人被冻死的现象。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负责人表示,这批新型防寒被装共10款,是他们组织军地专家和知名企业专门为高原边防官兵量身定制的,具有技术含量高、保暖效果好、整体材质轻的特点,将为广大边防官兵执勤训练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解读军队防寒服科技密码■韩笑 吴上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长津湖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官兵身穿单薄棉衣,在极寒天气下,与美国海军陆战队最精锐的陆战一师展开长达10天的艰苦奋战,迫使“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败退。
在央视近日的一期节目中,首次曝光了朱日和蓝军旅的极寒装备。穿上最新型极寒装备的解放军战士们在冰面上行军如履平地,面对极寒天气也丝毫不受影响。节目画面中,大批解放军战士们在冰雪路面上重装行军,全身被白色的防寒服包裹,甚至是手里的枪都被覆盖住了。
恰逢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活动,长津湖战役“冰雕连”再次被媒体广泛流传。不得不说,在意志上这是一支伟大的队伍,但是在后勤上,受制于多方面原因,第九兵团高寒减员严重也是不争的事实,兵团司令宋时轮将军因此自责多年。
《印度论坛报》提出了上述反问,印度本身是个服装生产大国,但却要到欧美高价采购过冬物资,光是为3万边境部队配备过冬物资就花费了40亿卢比,这相当于5400多万美元,而对面的中国完全自己生产,这种羡慕亦或是反思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