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横陈,随势生发——《西周散氏盘铭文》临习浅解杨 剑散氏盘(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散氏盘重21.312 千克,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径54.6公分,底径41.4公分。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饰兽面纹,腹饰夔纹,间以兽首三。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字形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认为西周铜器铭文中作族氏称谓的“霸”与“格”所指实一,之前所谓的“霸国”或“霸族”与以往见于铜器铭文的“格国”或“格族”所指亦同,即为文献所载的春秋时期的潞国之前身,系殷商时期西落鬼戎的支系,其地望西周及春秋早期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一带
这件国宝的发现还充满了偶然性,那是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的5位村民在村北取土时,一锄头下去突然出现了一个大洞并看到了4个大铜鼎,文物保护意识极强的5人知道这是挖到宝物了,急忙派村民通知文物部门。
格姬簋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2010年出土于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 腹内底铸铭文11行138字,含重文6字,出土时腹内淤满黄土,由于客观原因未对黄土进行清理,从而造成铭文在原简报中的失载,现对其铭文进行释读,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不吝指正,隶定如下:
历史上有一个国家比春秋五霸小多了,小得默默无闻,以致于所有的史料都没有关于它记载。2007年这里发现了一个深藏三千余年的秘密,在大河口村北高台地上发现了一个西周古墓群,这是一个从来没有文献记载、文物部门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存在的古墓群。
兮甲盘--铭文 又称兮伯盘、兮田盘或兮伯吉父盘。西周晩期青铜器。宋代出土。铭文133字。记述兮甲(即尹吉甫)随从周宣王征伐玁狁,对南淮夷征收赋贡之事。清吴式芬《攈古录》卷三作“兮田盘”,吴大澄《愙斋集古录》卷16作“兮伯盘”,方浚益《缀遗斋彝器考释》卷七作“兮伯吉父盘”。
如果文物会说话,用文物之力——讲述宝鸡故事。《997与你同行》邀请专业讲解员,为您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及故事。它,是宝鸡市眉县农民一镢头挖出的国宝;它,对西周青铜器断代研究有重要意义,具有证史补史的作用;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字数最多的国宝;它就是西周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