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学校,经常有一些家长来看孩子或送孩子,因为我们学校里有一些务工子女。每次家长离开学校前都会找到学生的班主任聊几句,最后几句话他们常会说:“老师,俺把孩子交给你了俺就放心了,您看着教育吧,俺就不管了。”每次听到家长们的这些话,我就会觉得心里别扭。为什么他们就不管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主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所以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孩子的少年时代。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这么重要的问题却被很多家长所忽视。
中小学教师曾经是很多人羡慕的职业,他们认为,教师工资收入稳定,是人们常说的铁饭碗,从每年各地教师招考的情况来看,可以看出,教师这一职业对于急于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来说,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一方面,教师属于财政全供的事业编制,在这些大学生父母的观念里,这是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和工厂工地等很多工作比起来,老师的工作不算太辛苦,每年还有三个月的带薪寒暑假。
衡阳一位老师发布视频,称曾经自己的学生如今成为坐对桌的同事。欧阳老师表示,8年前这位学生成绩就很好,还帮自己看选择题。没想到8年后她长大了,接过接力棒也成了一名语文老师,帮更多孩子阅卷,“后继有人了,很欣慰”。网友评论延伸阅读跟老师成为同事是什么感觉?
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编者按: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乡村教育者手记”,为乡村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助力乡村教育先行区建设。以下是沂源县南麻街道东高庄幼儿园教师孟庆玲的教育手记:距离退休越来越近,我心里突然有种莫名的感觉。
上海格致中学语文教师高翀骅初中时就读本校,时任校长高润华是她的语文老师。2006年,博士毕业的高翀骅回到母校任教,成为学校引进的第一位文学博士生,而曾经的恩师,年近90岁的高润华老师也再一次成了她的带教老师。
古时,对教师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天地君亲师;教师的地位列在父母之后,受人爱戴。一种认为,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王;认为教师是一种糊口的营生。这也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