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南部敖汉旗境内的松辽平原,山川秀美,河流纵横,草茂林丰,物产丰富,在努鲁儿虎山脉北麓,西辽河流域大凌河支流牤牛河上游,兴隆洼遗址作为中国新石器时期的一处文化坐标,其发掘成果一度震惊世界。
迁西县境内先后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存共14处,分别在:洒河桥镇洒河桥村西北,滦阳镇杨家河沿,兴城镇赵燕洲村沙岗子、城西峪白崖子盖、沙岭子,白庙子乡沙岭沟,旧城乡郭沟村、荆子峪村,东荒峪镇九山村,尹庄乡忍字口村西寺、大付庄村,罗屯镇东寨村、西寨村、西寨村南岭。
9月3日19时36分西辽河干流水头与通辽城区既有水面相衔接实现总办窝堡枢纽以下71公里河道有水通辽市原称哲里木盟是内蒙古自治区辖地级市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内蒙古推进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节点以及东北与华北的交汇中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通辽市地处西辽河冲积平原西辽河起
敖汉皮影 文姬 摄“玉猪龙”炒饭开镰丰收敖汉高跷秧歌呼图格沁 于海永 摄每到秋收季节,敖汉大地,阡陌纵横,五谷丰登,村屯相望,一派丰收景象。丰饶的乡野,收获的富庶,既是土地给予农民辛苦一年的回报,也是远方游子寄托乡愁的身心慰藉。
极目新闻记者 李辉视频剪辑 李辉7月19日,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史前博物馆,全国20余家主流新闻媒体在内蒙古“新生活 新业态 新面貌”主题集中采访的记者,瞻仰了“中华祖神”,他的目光,如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敖汉旗正从传统农业大旗向文化旅游大旗华丽转身。
马鞍桥山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一处山坡上。作为包括兴隆洼文化、红山早期文化在内的重要遗址,“马鞍桥山”在学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为了让公众对遗址有全面、直观和准确的了解,我省在遗址考古现场建成首个可移动拆卸、反复利用的临时展示馆。
古人佩玉,咏于《诗》,载于《礼》,其起源悠古,历史传承,《礼记》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仓玉,世子佩瑜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说法,是玉器早在几千年就已经是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我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件玉组配饰,是出土于梁带村芮国墓葬遗址M27号芮桓公的项饰——七璜联珠组玉佩,这件七璜联珠组玉佩也是陕西地区出土最高等级的玉组配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山河交融,文明生长。连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以长江文明、黄河文明、西辽河文明为三大源头。红山文化,就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辉煌代表。走进红山,我们带着敬畏与骄傲,去寻找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基因和血脉之源,去见证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之路。何谓“红山”?
众所周知,远古先民常常以现实中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作为族群的图腾信仰,对其进行神化和崇拜。可是有一种神兽,并不是现实中的某种动物,最终却成为中华全体部族的共同信仰,至今都是所有中华儿女心中的图腾,那就是——龙。在中华大地上,龙的信仰古已有之。那么,龙到底是怎么来的?
中国日报11月22日电(记者 赵旭)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乌苏里江左岸的小南山遗址,被誉为中国玉文化的摇篮。在那里,出土了距今9000余年的玉玦和玉璧。从外形上看,玉玦是在玉璧的基础上沿圆的半径开一个狭长的口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副研究员王昱廷在接受《经济》记者专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和“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时代课题,指明了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中新网内蒙古敖汉旗9月2日电 题:内蒙古“敖汉小米”熬出世界味中新网记者李爱平9月2日,王永军迎来今年以来颇为幸福的时刻,第十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在他的家乡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召开。王永军是该旗旗委书记,当天,他对与会800余名嘉宾再次推介了闻名于世的“敖汉小米”。
今年9月,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元宝山积石冢被揭开了神秘面纱,作为内蒙古目前考古发掘的最大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它成为红山文化考古的“新品”,也再一次印证在敖汉旗这片土地上,“何以文明”的故事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