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金庸,一般人能想起的,就是他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但是这些脍炙人口的小说,不过是金庸为了提高《明报》的销量才写的。《明报》才是汇聚了金庸毕生心血的成就,金庸也因为明报的政论文章,在香港文化界享有极高的地位。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刚出兵不久,美国便对我国展开核讹诈。1950年1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声称将“考虑使用原子弹”,麦克阿瑟狂妄宣称要“在中国东北投放二三十颗原子弹”…
提及金庸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他用手中的一支笔为文学领域塑造了一个前所未闻的武林世界,其中的风起云涌、侠肝义胆让很多读者都赞不绝口。但这样的一个让很多人敬佩的老先生,却在上个世纪的时候曾经卷入了一场关于反对中国自行制造原子弹的舆论风波中。
1963年,金庸嘲讽中国造原子弹:有这钱不如多做几条裤子穿;还要求陈毅引咎辞职。陈毅元帅听闻后的回复,让人佩服。“就是再给中国二十年,他们也造不出原子弹!”20世纪60年代,苏联援华专家撤走时曾傲慢地说。如今再看这段话,我们只觉得讽刺,可在当时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获得了苏联大量的援助,国家开始快速发展。然而很快中苏关系就发生变化,苏联开始想方设法阻止中国发展,尤其是阻止中国涉足核领域。中央一直非常关心核武器的发展,从海外回国的诸多专家,都指出发展核武器对中国国防的意义。为此,中国开始涉足核领域,苏联因此非常不满。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突然爆发一声巨响,几十秒后,一颗巨大的蘑菇状烟云腾空而起直入蓝天,这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邱小姐”的试爆盛况,为了这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国前前后后累计花费了28亿人民币,试爆成功后,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代表着中国人民彻底站了起来。
“没有我们,你们这连裤子都穿不起的样子,还想自己造原子弹?太可笑了。”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转直下,苏联迅速撤走了所有的援助专家。临走之前,还不忘销毁全部的技术资料,趾高气昂地讽刺一番。陈毅元帅听后,直接在采访中回应道:“这是笑话我们穷,造不起,那我就算当了裤子也要造出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