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冲击伤、创伤弹道学、交通医学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国家重点学科“野战外科学”学术带头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王正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月5日9时2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6月13日,中国工程院官网发布消息,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王永志已于6月11日逝世,享年92岁。王永志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他于1932年11月出生在辽宁昌图县,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1月5日下午,陆军军医大学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冲击伤、创伤弹道学、交通医学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国家重点学科“野战外科学”学术带头人,原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王正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月5日9
光明日报武汉2月7日电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祖籍广东省揭阳市。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人物名片】何继善,1934年生,中共党员,中南大学教授,应用地球物理学家、工程管理学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我国电磁勘探领域的开拓者,“双频激电法”“伪随机信号电法”和“广域电磁法”的奠基人。
深切缅怀!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黄旭华院士这一生,功勋满载。他奉命参加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隐“功”埋名三十载。在这些荣誉的背后,他是如何与困境、危险、孤独进行搏斗?
据高铁见闻报道,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测绘专家,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时当选的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如今78岁高龄的刘先林先生,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享受副部级待遇,一等座、头等舱都是给予他的应得回报。但刘老却选择了二等座,还拿着笔纸在思考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