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大风新闻 “我最近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少了3万余元,查询发现,是女儿偷偷地将这钱充值在一款名为‘名人朋友圈’的社交软件中。”陕西咸阳市民李先生说,“之后我和这款软件的公司申请未成年退款,遭到拒绝。公司称,我女儿是用成人身份信息注册。
“我最近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少了3万余元,查询发现,是女儿偷偷地将这钱充值在一款名为‘名人朋友圈’的社交软件中。”陕西咸阳市民李先生说,“之后我和这款软件的公司申请未成年退款,遭到拒绝。公司称,我女儿是用成人身份信息注册。
5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接到家长李女士的投诉称,自己15岁的孩子在三个月内通过4399为四款游戏充值2万余元,但4399只能退回一半的金额,这一解决方案李女士并不认同,认为4399运营游戏的过程中对未成年人监管不到位。
河南15岁男孩看直播抽奖花光姐姐17万彩礼,律师:或可追回多数 据河南民生频道小莉帮忙,河南濮阳市民程先生15岁的儿子看直播抽奖上瘾,瞒着家里人偷偷将姐姐的彩礼钱和家里的积蓄全部充值抽奖。“17万多的彩礼,3万多的工资,一分钱没剩。
孩子的父亲对着记者的镜头抱头痛哭,他非常伤心,此刻身无分文,感觉天塌了下来。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自己的宝贝儿子。儿子今年15岁,喜欢玩手机,上网看直播,玩一些网络上的付费小游戏。最近一段时间迷上了直播充值抽盲盒的游戏,前后共计充了15万元进去。
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居家隔离,未成年人上网课等多种因素,“熊孩子”大量“氪金”的案例屡见报端。近日,北京的吴先生向记者反映,12岁的女儿5月至7月在多款小游戏上充值数额超10万元,在“梦想城镇”这一款游戏上就充值近8万元,仅6月18日一天便充值超过1万元。吴先生多方申诉反映,但充值款项至今未获退还。“支付一瞬间,退款如登天”,与游戏充值操作简易相比,家长想要退款却面临诸多困难。
9月2日,有媒体报道,四川一位16岁的女孩长期沉迷于手机游戏,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竟然充值了95000多元,家长发现之后就希望游戏公司能把钱退回来,但是客服却要求家长去找华为,现在家长要求退钱却遭到了拒绝。
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的钱能不能退?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八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
杜先生介绍,自己和妻子平时工作很忙,女儿小学时就安排在学校附近托管,为了方便联系,也为了她平时课程上总是需要用到一些app用来打卡、上课、交作业就给她配了一台手机,但没想到女儿会沉迷游戏,直到最近外公提起,夫妻俩才发现。
孩子在网络平台上跳过未成年人注册门槛购买账号,沉迷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背着家长少则几千多则数万元往账号里充值。待家长察觉,向手机平台或游戏公司申请退款时,却遭遇各种麻烦。这样的现象,在疫情背景下以网课代替线下教学的特殊时期更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