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房歌一步两步花正香,三步四步花满堂,五步六步花结果,七步八步迎新郎,九步十步来好快,来到新人一洞房。先进左脚生贵子,先进右脚生女郎。俩脚一跳洞房进,明年一胎生俩双。关门钌歌关门钌,钌上门,洞房关着你二人,关上房门晃门钌,一年一个状元小。
闹洞房在我们当地也叫“耍媳妇”,其意义在于和这个刚过门的“陌生人”面对面的熟识沟通,便于融入今后的生活。时间是在结婚当天的晚上,最兴盛是六七十年代的事了。 结婚当天晚上,当待客散去,一帮同龄的年轻人,一伙看热闹的男女老少,迫不及待的把新房围的水泄不通。
唐高翔在零陵乡下农村石岩头、新宅里一带,村里谁家娶媳妇(叫红喜事),大家送蛋、送酒、送鸡去恭贺。新娘过门的那晚,村里人主要是男人(特别是未婚的青年男子)去闹洞房,增添喜气。农村闹洞房是一家有喜百家分享的诠释,是乡里乡亲亲密无间的表现,也是一场精彩的文艺活动。
撒帐是传统时代重要的一种婚礼习俗:洞房花烛之夜,夫妇二人就床对坐,由赞相礼仪者及嘉宾以金钱彩果散掷,称作撒帐。近世徽州启蒙读物在描摹当地婚俗时这样写道:“接亲到,开轿门,参拜天地,吵新人,吃喜酒,撒帐贺房。”一般说来,供孩童阅读的启蒙读物,通常反映了一地人群日常生活的基本状况。
人们把结婚仍然称为“入洞房”,尽管人类从洞穴式居住过渡到今天的高楼大厦,但入洞房这一名词至今仍未改变,从来没见过谁把“入洞房”改为“入楼房”。那大家知道闹洞房的由来吗?“洞房”和“洞房花烛夜”古语有云:久旱逢时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闹洞房那天大炮小炮不断响起,震天动地,笑声此起彼伏,整个村庄一直闹腾到夜深人静。王老师经常提醒儿子,娶媳妇要娶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有教养的聪明女子,这是几代人的福,花多少代价也要娶进门;人品差,没有教养,脑子不清醒的女子,是败家之祸,就是带着一百万元来求亲,也不能娶。
在农村结婚都流行闹洞房,甚至洞房越热闹越好。农村的结婚闹洞房习俗在一些地方已经有点变质过火了。新婚大喜之日人们以不一样的方式庆祝和表达情感无可厚非,在不违背道德的情况下可以接受,而且结婚也是一件人生大事,遇见这种另类的“闹洞房”看看热闹笑一笑,没有必要去过多谴责。
在农村,自古以来都有闹洞房的习俗。我们村子也不例外,每当有年轻人结婚的时候,几乎是全村的小年轻人都特别的兴奋,有的人甚至是前几天就睡不踏实,因为在结婚的时候,可以肆无忌惮的折磨新娘和伴娘。我二叔家哥哥结婚的消息传遍了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