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视频通话、发朋友圈、玩游戏……随着儿童电话手表功能愈加“手机化”,其引发的安全问题也成为家长们的烦恼,从本出于安全监护功能配备的设备,如今“卷”起了配置与功能,是否成为了另一种外观的手机?如何正确看待儿童手表,防止孩子过度沉迷?大众新闻记者就此开展调查。
近日,据中国经济网报道,网友孙女士称向小天才儿童智能手表某软件提问:“中国人诚实吗?”得到了“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不诚实的人”的回答。孙女士透露,2019年5月,她花费近1400元从某网购平台买了这块手表。前两天,孩子打开小天才儿童智能手表的某软件提问,得到了上述让人不适的回答。
针对三地消协向小天才公司提出的整改建议,小天才公司表示进行了“深入自查,秉持零容忍的态度对应用商店不合规应用程序全部下架。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相关内容审核程序流程入手,持续加强应用程序安全管理,坚持落实平台监管责任。”
在我国5—12岁的孩子中,目前基本上3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孩子有智能手表。回答问题“离谱”、播放不适宜未成年人观看内容、诱导学生充值“游戏”……在儿童智能手表发展中伴随的“隐患”备受关注,令家长们担忧。就连360、小天才这样的大厂也因出现错误的智能回答连登微博热搜。
碰一碰加好友,可聊天可拍照,甚至还能PK相貌……市面上动辄一两千元的儿童智能电话手表,随着其内置App越来越丰富,已经逐渐成为了“10后社交神器”。不过,有家长表示,这类儿童智能手表过度娱乐化的功能让他们喜忧参半。
小天才作为知名的儿童电话手表品牌,一直以来致力于守护儿童成长,帮助父母更好的关注孩子的童年。按照以往的观念来说,儿童手表与其说是工具不如说是孩子的玩具,起到的辅助功能也就只有定位+通话而已,而小天才Z9,带来了一些连成人手表都望尘莫及的强大功能。
女儿的新玩具:小天才Y01电话手表试用电话手表现在可流行了,女儿的同学里就有不少在用。这次可不是买的哟,也不是张大妈送的,是咱小外甥在电视台“小达人”才艺比赛得的奖品。小外甥过完暑假刚上高一,戴个儿童手表明显不合适,所以,这表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女儿的囊中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