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云南一家人办酒席,结果无人捧场,邻居愤慨:每次都给“牲口”办云南一家人近日在村里办酒席,结果当天无人捧场,办酒席的林大哥非常生气,直言村里人不懂礼数,而邻居愤慨地表示:你家每次都给“牲口”办酒席,简直是没事找事!
我老公是广西的,我们到了桂林后,开车往阳朔方向走,过了阳朔县城还有60公里就到他家的村庄了。村子里很多人都建了楼房了。这次是老公的侄子结婚,我们是回来喝喜酒的。迎娶新娘是2月2日,我们2月1日下午就到了。
农村办席和城里办席不同,不用去什么大酒店,就在自己家里,要么自己做要么请厨师做,大家齐聚一堂,都是亲戚朋友,非常热闹,而且食材特别新鲜,自己买得多大家吃得香,这不一位15岁的山东小伙子就吵着要跟父母回农村吃席。
每逢春节前后,陇南乡村便进入了酒席盛办期。陇南乡村的酒席丰富多彩,更多的是些感动的场面,身处酒席当中,我常被纯朴热情的民风所感染。在家乡,只要是谁家遇到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不论农活多忙,路有多远,还是刮风下雨,只要主家请了,你就得千方百计如约去参加主人举办的酒席。
成年以后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入各种酒店饭局,在虚情假意的觥筹交错之间感受事态的炎凉,一顿饭的意义早已超出普通的酒水菜肴之外,领导举止投足之间往往可以决定一个项目一次商业合作的成败,处于求人办事的低下位置的人吃得有多累只有自己知道。
农村酒席和我们在大酒店吃饭不一样,它的第一特点就是接地气,一家人办席全村人来帮忙,有借凳子的有借桌子的还有的要借碗筷,如果有亲戚朋友来家里过夜,甚至连被褥都要借,而在这里吃酒席更是实在,露天找一块空地然后砌几个灶台就可以了,大锅炒菜,热腾腾的现做现吃,菜品丰富管饱,吃不够还可以打包。
摄于宁化刘村▼宁化客家“办东道”▼那些年,在宁化农村,遇上哪家要做东道,那一定是全村的一件大事儿!必须搭建一个露天”厨房“才能伸展手脚。▼饭层 那时候,要做很多清炖的汤,就要用到饭层。▼砖泥巴灶 其实最早的时候还是泥巴灶,后来有了青砖、红砖之后,人们才开始用砖头搭一些临时的灶
村里每次有人办酒席都是一家人都去,包红包也就一两百。刚开始嫁过来的时候真的是不好意思去,都是叫公公婆婆去就好了。可现在慢慢地也不觉得尴尬了。我的村子很小,办酒席如果每人就一个人去的话都没几桌,所以为了热闹自古以来都是全村大小都去,那样才凑成十几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