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 上官云)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又称“重九节”“菊花节”等等。在漫长的时光中,围绕着重阳节,形成了登高、放纸鸢、晒秋、吃重阳糕等诸多习俗,人们也会佩戴茱萸。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我们迎来了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古代,重阳节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到了唐宋时赏菊成为风俗,还会饮菊花酒,这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重阳节还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Transparency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在广东,人们喜欢在这一节日饮菊花酒、食菊花糕。古时,菊花酒是头年九月九日采下初开的菊花和青翠的枝叶掺合糯米、酒曲酿成,放至第二年重阳节饮用。人们赏菊、食菊以祈吉祥长寿。
□李学朴在古代,每年九月九日重阳节都要登高山、佩茱萸、饮菊花酒,据说可以弭灾避祸。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介绍过两种制菊花酒的方法。一种是菊花酿酒,九月间,择待舒半开的菊花,连带少许茎叶一并捣碎,拌在蒸熟的秫米醪酪里发酵,到来年九月,开封榨漉成酒。这种制作方法比较复杂。
重阳今天是重阳节,也是我国的第十一个“老年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曰“重阳”。重阳节传承至今,也有着尊老、敬老的含义。在这传统佳节里,以下这些小知识不妨来了解一下!
重阳·节日介绍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 是阳数之极,九月初九这一天,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称为 “重阳”。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现代社会将重阳节定为 “老人节”“敬老节”。
重阳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吉祥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传统习俗来看看古人们的诗句中有哪些重阳习俗吧登高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
今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节日重阳节。资料显示,“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人们认为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因此,九九重阳有着吉祥的寓意。趁着秋高气爽,各地的人们在这一天有登高祈福、出游赏菊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