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记者陈建强 刘茜在天津,进茶馆听相声是市井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名流茶馆”就是天津人闲暇时最中意的地方。“名流茶馆”在被称为“相声窝子”的天津卫,历经30年而不衰,一到下午和晚上,常常座无虚席,挤满了听相声的观众。台上妙语连珠,台下掌声不断、叫好不绝。
天津名流茶馆老板于承艳,天津人习惯称她“于姐”。她是下乡知青,下岗女工,当年卖了房背水一战买断位于新华路177号和平文化宫“名流茶馆”经营权,那时候郭德刚在北京天桥苦苦支撑,于姐在天津已经把名流茶馆经营得风生水起,成为天津的一张名片。
品茶嗑瓜子吃西瓜,听津味相声里的“哏儿”……这个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天津名流茶馆有限公司不仅在津湾大剧院举办了“天津相声就是哏儿”大型相声专场演出,还在其四家分店举办60场相声演出,吸引客流10100人次。
【来源:今晚报】内容提要:天津知名相声演员刘春慧在接受采访时说,她所在的名流茶馆天天爆满,“台上得加座。今年不算最多,也就加个六七十座,至少使活的时候,胳膊能抡开些了。”这就是春节期间,天津相声园子的真实写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一般就除夕歇一天,在过去,365天不休息。
说起名流茶馆,那真是响当当的由名流创办的。1991年,在天津市委宣传部等多部门倡议下,由一些天津曲艺界人士策划,在和平区新华路177号创建了名流茶馆,作为天津曲艺界名流切磋交流的场所,马三立先生亲笔题写了“名流茶馆”的牌匾,老舍夫人胡絜青题写了“茶馆”二字条幅。
中新网天津5月20日电 题:海外华文媒体走进名流茶馆 感受天津曲艺魅力作者 张少宣 崔景圣“狗不理的包子,馋得我别提啦,耳朵眼儿的大炸糕十八街麻花……”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副总编辑任雪冬听完天津名流茶馆的曲艺演出后,在回程路上也即兴表演了一段快板书。
许多人印象中的茶馆相声是这样的:醒木一块,折扇一把,手帕一条,台上长袍马褂,妙语连珠,台下茶水瓜子,笑声不断,观众在台下品着茶,吃着零食,不时和台上互动逗乐一下。彩绘漫画搭配表情包、流行语,印在外墙上,近日,天津多伦道名流茶馆的装修风格引起网络热议。
原标题:台上说学逗唱,台下笑声爽朗,感受曲艺之乡的烟火气——(引题)茶馆听相声 开心过元旦(主题)天津日报记者 刘莉莉辞旧迎新之际,我市相声茶馆热闹非常。台上的说学逗唱与台下的爽朗笑声,汇聚成一缕缕既欢乐祥和,又满是文化味儿的城市烟火。
中新网天津10月8日电 在“十一”假期,天津有一道“特殊”的风景:不少游客拉着行李箱赶场听相声。作为“曲艺之乡”,天津的“茶馆相声”海内外闻名。在假期末段,很多游客仍然寻求轻松:嗑着瓜子,喝着茶水,听上一场地道的天津相声。
【港澳台专线】台湾知名相声演员刘增锴:两岸文化 和而相同中新社天津10月4日电 题:台湾知名相声演员刘增锴:两岸文化 和而相同作者 张少宣 王在御10月3日晚,台湾“相声天团”结束了在天津的最后一场演出。10月4日,他们前往山东济宁,在蓼河大剧院继续此次的大陆之行。
“这相声太搞笑了,绝绝子!”“在茶馆里听相声才地道!”“给我眼泪都笑出来了!”春节假期,古文化街依旧是天津人气最旺的地方。这个已有700多年历史的老街,以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和非遗传人众多而闻名。不足700米的老街里,有13家相声茶馆,春节假期,有550余场演出在这里与观众见面。
现如今相声行业在郭德纲突然火了以后,那是全国各地遍地开花,都开设了相声剧场,尤其是看了郭德纲主持的相声节目PK的《相声有新人》这档节目以后,你会发现很多相声艺人都有自己的演出场地,换句话说就是都有自己的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