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中医的时候,医生往往都要看看你的舌象,其实早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古典医籍中,就有关于望舌诊病的记载,中医舌诊的临床意义,再也作为辨证的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是八纲辨证、病因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等方法,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证指标。
来源:央视财经 舌象是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其实“望”除了包括看气色、看身形等,看舌象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舌象反映出的身体变化,往往会早于我们的感受,可以对我们起到提示或预警的作用。
舌头不仅是帮助我们品尝酸甜苦辣的重要器官,更是反映我们身体健康状态的一扇窗。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连,为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客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头不仅能让你品尝到酸甜苦辣,还是一面健康的镜子。通过观察舌头各种特性的细微变化,医生能够洞察人体健康状况。10种舌质可能是病了中医认为,舌与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紧密相连,脏腑的病变往往会在舌上有所反映。舌象的变化能迅速而直观地反映出人体气血盛衰、阴阳平衡、病邪进退等。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其中舌诊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舌像能够反应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比如很多儿童在生病的时候都会出现舌苔厚等症状。这里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舌像,以及对应的饮食调理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舌象,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虽然大多数不学医的人没必要过深入了解,但是简单的医理还是需要知道一些的,就像舌象,我们可以学一些舌象辨别知识,这样就可以在生活中注意哪些不适合自己体质,吃哪些更适合自己体质,从而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疾病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