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攀枝花,男子因停电被困电梯一小时。消防员赶赴营救,用破拆工具撬开电梯门,见男子已出现应激反应,嘴角抽搐、全身僵硬,拨打120同时下入电梯小心护着男子,引导其深呼吸平复情绪,并开窗通风换气,待男子恢复知觉将其救出。
哈佛大学沃尔特·坎农提出“战斗或逃跑”自然保护机制,认为在荒野中,动物面临生命威胁时,其应激保护系统将自动启动,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心跳加速、瞳孔扩张,消化减慢等反应,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战斗或逃跑的成功率。
地震等灾难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往往超出人们的日常应对能力,容易引发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情绪、生理、认知、行为等应激反应。一、应激反应的表现当灾难事件发生时,人们可能会目睹破坏及死亡,失去家园或亲人,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会引发各种应激反应,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近日,湖南持续暴雨天气导致多区域出现洪涝灾害。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很多人赖以生存的家园,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灾后,焦虑、抑郁、恐慌、无助、应激反应等各种心理问随之而来。
近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王天夫教授在“人文清华讲坛”上发表演讲,从社会学角度解析焦虑的根源。焦虑无处不在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大的剧场里演讲,在候场的时候,我的确感到有点焦虑。焦虑就是这样一种时常会在日常生活中泛起的情绪,无处不在,让我们躲也躲不过。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近期,本市遭遇了特大暴雨灾害,造成近129万人受灾。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公众应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如何帮助需要心理关怀的人群?昨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专家建议,如果严重的心理反应长期无法缓解,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来源:北京青年报 ◎约翰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压力就是动力。在这种观点下,压力戴上了牢固且正向的“励志”面具,让人看上去:压力没有什么不好,压力是进步的前提,压力越大越能促使你挑战极限……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