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甘肃避险搬迁硕果“落地生花”中新网兰州12月26日电(戴文昌)26日,记者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2年,该省启动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以来,已累计完成10.79万户38.
甘肃省各地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实施,全力推进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让群众早日迁入新房,“搬”进好日子。在岷县十里镇大沟寨村集中安置点,一排排崭新的新房排列整齐、马路平坦宽敞。
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我省各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实施,全力推进搬迁安置和后续扶持各项工作,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安居梦”。在白银市平川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大坝口安置点,一排排崭新的独院坐落有序,道路干净整洁,首批搬迁入住的村民已经开启了新生活。
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1日电 (梁玉 苏斌)10月29日,平凉市灵台县已经开始供暖。家住该县利民花园城东安置楼的刘宏伟一大早收拾屋子的时候,听见暖气管道里哗啦啦的水声,想到今年冬天再也不用烟熏火燎,他的心里充满了平静的幸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省委省政府将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纾民困、解民忧”的民生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奋力谱写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新篇章。
原标题:会宁县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765户会宁县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能融入”的总体目标,按照“一乡一案、一户一策”原则,统筹规划选址、安置点建设、配套发展产业,扎实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努力办实办好生态搬迁这项重大民生实事。
近年来,华池县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作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政策宣传引导、搬迁政策制定、安置点规划建设、后续产业配套等重点,全力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搬迁群众773户2581人。
核心阅读及时出台搬迁政策,党员带头,打消群众疑虑;实地调研走访,倾听群众诉求,因地制宜推进搬迁工作;紧盯产业和就业,统筹规划,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务工……甘肃省山丹县大力推进生态搬迁工作,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采取多种方式,帮助群众实现安居。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安居”是“乐业”之基石,它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高君萍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她的新家位于会宁县钟鼓楼安置小区,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阳光洒满客厅,温暖而宜人。
原标题:通渭县:避险搬迁让百姓心里更暖近年来,通渭县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能融入”的目标,积极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近三年来,已有850户群众搬离之前的危险地带,搬进地势优越、交通便利、安全舒适的平地川间,实现了安居。
12月25日,在金塔县金塔镇营泉村集中安置点,村民打扫自家卫生。2023年以来,甘肃省金塔县对当地因受自然灾害导致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的群众进行避险搬迁,因户施策、分类推进,共实施搬迁2600多户,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28个,同步进行基础设施配套,让搬迁群众实现“安居+优居”。
民生居为先,民以居为安。近年来,静宁县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纾民困 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能融入”的总体目标,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和美宜居乡村,切实提高群众归属感和幸福感。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日子越过越幸福——金塔县金塔镇营泉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见闻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正午,暖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屋里,照在王让平夫妇溢满笑容的脸上。“哦,要吃瓜子呀,宝宝还不能吃哦。”“呀,宝宝饿了,一会咱们吃‘饺饺’。
“新房子空间大、环境好、户型也不错,以前的老邻居还住在一起,生活越来越好了,现在干啥都有劲儿了。”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民勤县大滩镇上泉村村民潘玉青高兴地说。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让潘玉青和他的乡亲们“搬”来了好日子,“搬”进了幸福里。